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杨静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本文从“情感交流:让学生带着深情学语文;方法渗透:让学生循着策略前行”两方面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策略,有理有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情感交流 方法渗透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 一、情感交流:让学生带着深情学语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他们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作品的语言入手,仔细品味语言,进而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趣美,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是进行激情教学的前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入者,只有教师真正被文章感动时,学生才可能受其感染,真正进入到作品中,与作品同呼吸共命运。在讲解文章时,教师首先要发自内心地去欣赏文章,努力挖掘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深入把握作者情感的脉络,用优美动人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富有激情的讲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领略文本内容,体会文中的高尚情感,让学生受到感染,主动进行情感体验。
二、方法渗透:让学生循着策略前行 (一)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的内容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愿意去学。我和几位教师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利用教材优势,营造愉快的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儿童情趣,图文并茂,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我在教学时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觉得我们身边本身就存在这么多生字。比如在教“腿”时,我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诉学生我们身上的很多器官都带有“月”字旁,“月”字就是“肉”的变形,例如“脑、脸、胳膊、脖、腰、肚、脚、腚”等这些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 (二)阅读教学的互动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如教学《麋鹿》, 我从细节上入手,恰当地运用小黑板,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写在小黑板中,让学生通过读、说、写等形式,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理解,让学生不是枯燥无味地学习生字,理解词意。在理解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两部分时,我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他们边读边画,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在迁移练说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不同的身份来介绍麋鹿,学生更是兴趣盎然。这样一来,在教学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完善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三)让习作变为“有米之炊”
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和物,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给他们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等特点,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形状、颜色、姿态等,可通过嗅觉去闻它的气味等等。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及时捕捉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现象,作为习作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景物,突发的事情,有些画面如不及时捕捉,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进行习作训练。如,下雷阵雨或刮台风时,学生们是最好奇的,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向窗外张望,甚至发出怪叫。这难道不是习作指导的好时机吗?遇到类似情况时,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雷雨时的情景,然后即时地说一说,并写下来,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并能写出好的习作。
从学科课堂中获取素材。学生的课堂除了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他学科课堂,只要稍加留意,课堂中的美无时不在,激情无处不有,我们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巧妙引导,使学生自然地捕捉到写作素材,进而激发起写作激情。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捕捉学生们那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驰骋的情景;在快乐体育课中捕捉学生们那忘我活动的场面;在美术课上捕捉学生们的妙笔生花;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捕捉学生们撞击出的一个个思维火花;在科学课上的一个个小制作、一个个小发明、一次次养蚕经历、一次次播种过程、一次次观察发现中获取习作材料。教师应让学生尽情享受其中,同时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并及时引导,让学生在激情满怀中快乐作文。
从组织活动中获取素材。要使学生习作有话可写,又能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有意识地把习作训练与组织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宽视野,不仅能丰富习作素材,还能培养他们习作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如结合学校课程资源,在校内组织开展打篮球、拔河、滚铁环、跳绳等比赛活动;到校外组织参观、访问、春游、秋游、扫墓、卖报纸、公益宣传等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要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胡景林.走出枯燥的小学语文教学[J].成才之路,2012(02)
[2]赵海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2(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