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5篇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 导语】幼⼉园⼤班教育随笔5篇,以下⽂章由整理发布。    

  把机会给每⼀位孩⼦(⼀)

  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头疼。我发出“站队”的⼝令后,孩⼦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冲去。有的孩⼦连⼩椅⼦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师,他插队”、“我站在这⼉”。站在前⾯的⼏个孩⼦,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有的拉着我的⾐服,我只能⽤更⼤的声⾳盖过他们,或者⼀⼀把他们的⼿拿开,批评他们⼀顿,可效果不⼤。我琢磨⽼这么乱可不是事⼉,于是着⼿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个总爱挤的孩⼦叫到⾝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离⽼师最近,能帮⽼师⼲活,还能得到表扬……”。我⼜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叫到⾝边问:“你们钟爱当排头吗?”有的孩⼦说:“钟爱。”有的孩⼦说:“有时钟爱,有时不钟爱。”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取⼏个平时潜质⽐较强的幼⼉担任。时刻长了,潜质强的幼⼉只能被动的理解,潜质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位幼⼉得到锻炼,⼜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们⼀齐讨论⼀下,听⼀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咱们⼀齐来想个办法吧!”孩⼦们你⼀⾔我⼀语各抒⼰见。我⼜来问孩⼦:“⼤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个,咱们怎样办才能让⼤家都能当上排头呢?”陈天赐说:“能够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刻反对:“不⾏,这样还是有很多⼈当不上的。”马亦⼼说:“能够轮换着当,这天你当,明天我当。”孩⼦们争论不休。最后咱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天选两名⼩兄弟姐妹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新的轮流当排头建⽴后,孩⼦们都很⾼兴,他们再也不去挤着当排头了。我也归纳反思了⾃我的不⾜。咱们总是请潜质强的孩⼦帮⽼师做事,只注重孩⼦的义务⽽忽视了孩⼦的权利,只注重孩⼦的服从⽽忽视—了孩⼦的⾃主。⽇久天长,咱们就剥夺了潜质强的孩⼦选取的权利,也剥夺了潜质弱的孩⼦⾃我锻炼、⾃我发展的权利。孩⼦们都只是在⼈⽣最出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锻炼的机会分给每个孩⼦。不是吗?    

  孩⼦需要分享!(⼆)

  “啊,我的,是我的车!!”正在“停车场”玩的汪君昊叫了起来,我循声⾛了过去,看见两个孩⼦正在争夺⼀辆玩具车。“怎样拉??”“⽼师,马孙伊抢我的⼩汽车”“我也要玩这个车的,我也要!”

  这就是经常发⽣在咱们班的⼀幕幕抢玩具事件,也是咱们最头疼的事,咱们班的⼩兄弟姐妹平均年龄只有三岁半,⽽且都是娇⽣惯养独⽣⼦⼥,⽗母、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构成了倔强、以⾃我为中⼼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园⾥,和那么多⼩兄弟姐妹在⼀齐,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轮流分享。如何让他们学习并领悟分享,从⽽减少这种争吵的发⽣呢。

  经过和孩⼦们三个多⽉的相处,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对故事、⼉歌理解的很快,每次当我宣布要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安静的⽤⼩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就想到能够利⽤⼉歌、讲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从中领悟分享,体会分享的愉悦。有⼀次我讲故事《⼤家⼀齐玩》,让他们学习并领悟讲:“⼤家⼀齐玩,你玩⼀会,我玩⼀会。”教育他们要和⼩兄弟姐妹⼀齐玩,不能争抢玩具。

  对于孩⼦们,最有效的⽅法就应就是游戏了吧。因此我就利⽤区⾓活动的时刻让⼏个孩⼦在建构区⼀齐搭积⽊,在娃娃家玩的时候,我让孩⼦分主⾓扮演,分好⼯作,⽐如:让马亦⼼和陈茜⼩兄弟姐妹专门负责厨房那块,做好吃的点⼼,让黄梦妍⼩兄弟姐妹哄宝宝睡觉,⼩医院就有唐佳怡⼩兄弟姐妹做医⽣,给⽣病的宝宝看病,让他们⼀齐搭建玩具,分⼯合作,培养幼⼉合作潜质和体会分享的愉悦。在去淘⽓堡或是滑滑梯的时候咱们也总是不忘提醒⼀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兄弟姐妹抢着玩,要⼀个轮着⼀个!”

  在⼩兄弟姐妹离园时,和家长交流幼⼉园⾥的活动状况,让家长了解幼⼉园⾥需要⼤家⼀齐分享才能愉悦融洽的⽣活、游戏。

  经过⼀段时刻我突然发现孩⼦们为抢夺玩具⽽争吵的现象明显⽐以前少了,虽然还是会有个别⼩兄弟姐妹,但是我明⽩他们,正因我知道他们还⼩,咱们只有⽤博⼤的⽆私爱⼼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明⽩分享的愉悦。    

  让幼⼉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三)

  “⼩猫喵喵叫,⼩狗汪汪叫,⼩兔蹦蹦跳。。。。。。”在⼀次⼩班⾳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潮的时候,幼⼉的情绪也发展到了⾼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法的状况下,逼迫性的让幼⼉安静了下来,在游戏即将结束时幼⼉却不遵守游戏规则,在我的指导下也没有起⾊,我没有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使幼⼉对⾃我失去信⼼和对游戏的兴趣。幼⼉是游戏的主⼈,游戏是让幼⼉获得愉悦的⼀种活动。幼⼉在游戏时离不开⽼师的指导,⼜不能成为成⼈愿望的执⾏者,那么咱们就应怎样去指导幼⼉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去展⽰游戏⾃我的舞台呢?

  1、咱们共同认为对于不⼀样年龄特征的幼⼉要⽤不⼀样的⽅法来指导游戏。如:⼩班的幼⼉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个性钟爱模仿周围的⼈和事,因此幼⼉在游戏时咱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当孩⼦对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钟爱玩游戏时,咱们就⽤孩⼦不感兴趣的玩具玩游戏,这样就会引起孩⼦模仿的兴趣,对幼⼉起了暗⽰性指导的作⽤。

  2、中、⼤班幼⼉,咱们能够作为⼀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忙者的⾝份去指导幼⼉游戏。如果幼⼉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咱们扮演⼀个主⾓参与幼⼉游戏中,透过教师与幼⼉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游戏的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带给⼀段时刻让幼⼉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透过幼⼉之间的讨论,引导幼⼉以他们⾃我的⽅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我认为不⼀样游戏主题的指导⽅法是不⼀样的,咱们要根据每⼀种游戏特点及幼⼉需要指导游戏。

  3、游戏是幼⼉的⾃主性活动,是幼⼉的需要,⽽不是成⼈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咱们就应让幼⼉⾃我确定想玩什么、怎样样玩、和谁⼀齐玩、在什么地⽅玩等等,幼⼉是游戏的主⼈。平时指导幼⼉游戏时,就需要咱们⽤⼼去了解幼⼉的想法,不好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不好轻易地打断幼⼉的游戏,在游戏中幼⼉有权决定⼀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以幼⼉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我的⽅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盾和纠纷;让幼⼉愿意⾃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因此,要让幼⼉真正成为游戏的主⼈,让幼⼉主动控制游戏,⾃主决定游戏的⽅法。这是咱们教师指导幼⼉游戏的关键所在。    

  “⼩淘⽓”的转变(四)

  欣欣是咱们班有名的“⼩淘⽓”活动课上不光⾃我有好多⼩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兄弟姐妹,孩⼦们常告他的状,我多次对他进⾏严厉地批评教育,但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孩⼦令我头疼,但⼀向没找到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有⼀天,我看见电风扇上很脏,我就在桌⼦上放上椅⼦,才能够得着,我爬上去站在那⾥⼼⾥怦怦直跳,⽣怕摔下来,⼼⾥这样想就更紧张了双腿也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椅⼦不再晃了,低头⼀看是欣欣两只⼩⼿使劲的扶着椅⼦,那股认真劲真让⼈感动,我想想平时对他那么凶,可孩⼦呢、、、、、、我眼睛湿润了。

  我下来,向他竖起了⼤拇指说:“欣欣,你真懂事,⽼师多谢你了”,并在他脸上亲了⼀下。  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脸腾地⼀下红了,转⾝⾛了。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上课欣欣听话了,偶尔也犯⼩错误,但⼀触到我赞许的⽬光,他⽴即坐好,活动时,他也个性钟爱和我在⼀齐,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充满了激动和⾃信。  ⽼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来说太珍重了,也许会改变孩⼦的⽣命、、、、、、真是奇迹!    

  顾此失彼(五)

  为了让幼⼉进⼀步感知秋天,我带领幼⼉在院⼦⾥拣落叶。正因园⾥种的都是常绿树,因此落叶不多。到了⼀棵⼤树下,我抬头看了看,⾃⾔⾃语道:“树上有⼀些发黄的树叶,何不把它们摇下来?”只见我双⼿拉住树⼲使劲摇了摇,“哗哗哗”掉下了很多树叶,孩⼦们欢呼雀跃。随后,我与孩⼦们兴致勃勃地拣着落叶。快拣完时,⼏个男孩⼦⽴即跑去摇树,边摇边

喊:“哈哈,树叶掉下来了,快来拣呀!”听到喊叫声,有的孩⼦赶紧跑过去拣落叶,更多的孩⼦则加⼊了摇树⾏列。有的⼀齐拉住⼀棵树使劲摇;有的专挑⼩树摇。见此情景,我赶紧制⽌:“⼤家赶快停下来,不能摇树!”此时,孩⼦们根本听不进⽼师的话,他们奔跑于⼤树⼩树之间,摇完这棵摇那棵,⼗分兴奋。⼿⾜⽆措的我只能⽤铃⿎把⼤家召集起来,并与孩⼦们围坐在草地上,诚恳地向他们说明刚才⾃我摇树的原因并作检讨,还与孩⼦们交流摇树的危害性,这场摇树风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于教学需要摇了树,这⼀⾏为传递给幼⼉的信息是“树是能够摇的”,造成幼⼉见树就摇的后果。还好我勇于承认错误,平息了摇树风波。这个案例给咱们的启⽰是:教师的⼀举⼀动时时刻刻影响着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们,因此教师要注意⾃我的⾔⾏,以免带来负⾯影响。孩⼦需要分享!

  “啊,我的,是我的车!!”正在“停车场”玩的汪君昊叫了起来,我循声⾛了过去,看见两个孩⼦正在争夺⼀辆玩具车。“怎样拉??”“⽼师,马孙伊抢我的⼩汽车”“我也要玩这个车的,我也要!”

  这就是经常发⽣在咱们班的⼀幕幕抢玩具事件,也是咱们最头疼的事,咱们班的⼩兄弟姐妹平均年龄只有三岁半,⽽且都

是娇⽣惯养独⽣⼦⼥,⽗母、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构成了倔强、以⾃我为中⼼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园⾥,和那么多⼩兄弟姐妹在⼀齐,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轮流分享。如何让他们学习并领悟分享,从⽽减少这种争吵的发⽣呢。

  经过和孩⼦们三个多⽉的相处,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对故事、⼉歌理解的很快,每次当我宣布要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安静的⽤⼩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就想到能够利⽤⼉歌、讲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从中领悟分享,体会分享的愉悦。有⼀次我讲故事《⼤家⼀齐玩》,让他们学习并领悟讲:“⼤家⼀齐玩,你玩⼀会,我玩⼀会。”教育他们要和⼩兄弟姐妹⼀齐玩,不能争抢玩具。

  对于孩⼦们,最有效的⽅法就应就是游戏了吧。因此我就利⽤区⾓活动的时刻让⼏个孩⼦在建构区⼀齐搭积⽊,在娃娃家玩的时候,我让孩⼦分主⾓扮演,分好⼯作,⽐如:让马亦⼼和陈茜⼩兄弟姐妹专门负责厨房那块,做好吃的点⼼,让黄梦妍⼩兄弟姐妹哄宝宝睡觉,⼩医院就有唐佳怡⼩兄弟姐妹做医⽣,给⽣病的宝宝看病,让他们⼀齐搭建玩具,分⼯合作,培养幼⼉合作潜质和体会分享的愉悦。在去淘⽓堡或是滑滑梯的时候咱们也总是不忘提醒⼀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兄弟姐妹抢着玩,要⼀个轮着⼀个!”

  在⼩兄弟姐妹离园时,和家长交流幼⼉园⾥的活动状况,让家长了解幼⼉园⾥需要⼤家⼀齐分享才能愉悦融洽的⽣活、游戏。

  经过⼀段时刻我突然发现孩⼦们为抢夺玩具⽽争吵的现象明显⽐以前少了,虽然还是会有个别⼩兄弟姐妹,但是我明⽩他们,正因我知道他们还⼩,咱们只有⽤博⼤的⽆私爱⼼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明⽩分享的愉悦。  随笔3

  让幼⼉真正成为游戏的主⼈

  “⼩猫喵喵叫,⼩狗汪汪叫,⼩兔蹦蹦跳。。。。。。”在⼀次⼩班⾳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潮的时候,幼⼉的情绪也发展到了⾼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法的状况下,逼迫性的让幼⼉安静了下来,在游戏即将结束时幼⼉却不遵守游戏规则,在我的指导下也没有起⾊,我没有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使幼⼉对⾃我失去信⼼和对游戏的兴趣。幼⼉是游戏的主⼈,游戏是让幼⼉获得愉悦的⼀种活动。幼⼉在游戏时离不开⽼师的指导,⼜不能成为成⼈愿望的执⾏者,那么咱们就应怎样去指导幼⼉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去展⽰游戏⾃我的舞台呢?

  1、咱们共同认为对于不⼀样年龄特征的幼⼉要⽤不⼀样的⽅法来指导游戏。如:⼩班的幼⼉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个性钟爱模仿周围的⼈和事,因此幼⼉在游戏时咱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当孩⼦对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钟爱玩游戏时,咱们就⽤孩⼦不感兴趣的玩具玩游戏,这样就会引起孩⼦模仿的兴趣,对幼⼉起了暗⽰性指导的作⽤。

  2、中、⼤班幼⼉,咱们能够作为⼀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忙者的⾝份去指导幼⼉游戏。如果幼⼉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咱们扮演⼀个主⾓参与幼⼉游戏中,透过教师与幼⼉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游戏的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带给⼀段时刻让幼⼉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透过幼⼉之间的讨论,引导幼⼉以他们⾃我的⽅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我认为不⼀样游戏主题的指导⽅法是不⼀样的,咱们要根据每⼀种游戏特点及幼⼉需要指导游戏。

  3、游戏是幼⼉的⾃主性活动,是幼⼉的需要,⽽不是成⼈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咱们就应让幼⼉⾃我确定想玩什么、怎样样玩、和谁⼀齐玩、在什么地⽅玩等等,幼⼉是游戏的主⼈。平时指导幼⼉游戏时,就需要咱们⽤⼼去了解幼⼉的想法,不好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不好轻易地打断幼⼉的游戏,在游戏中幼⼉有权决定⼀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以幼⼉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我的⽅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盾和纠纷;让幼⼉愿意⾃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因此,要让幼⼉真正成为游戏的主⼈,让幼⼉主动控制游戏,⾃主决定游戏的⽅法。这是咱们教师指导幼⼉游戏的关键所在。  随笔4

  “⼩淘⽓”的转变

  欣欣是咱们班有名的“⼩淘⽓”活动课上不光⾃我有好多⼩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兄弟姐妹,孩⼦们常告他的状,我多次对他进⾏严厉地批评教育,但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孩⼦令我头疼,但⼀向没找到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有⼀天,我看见电风扇上很脏,我就在桌⼦上放上椅⼦,才能够得着,我爬上去站在那⾥⼼⾥怦怦直跳,⽣怕摔下来,⼼⾥这样想就更紧张了双腿也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椅⼦不再晃了,低头⼀看是欣欣两只⼩⼿使劲的扶着椅⼦,那股认真劲真让⼈感动,我想想平时对他那么凶,可孩⼦呢、、、、、、我眼睛湿润了。

  我下来,向他竖起了⼤拇指说:“欣欣,你真懂事,⽼师多谢你了”,并在他脸上亲了⼀下。  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脸腾地⼀下红了,转⾝⾛了。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上课欣欣听话了,偶尔也犯⼩错误,但⼀触到我赞许的⽬光,他⽴即坐好,活动时,他也个性钟爱和我在⼀齐,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充满了激动和⾃信。  ⽼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来说太珍重了,也许会改变孩⼦的⽣命、、、、、、真是奇迹!

  随笔5  顾此失彼

  为了让幼⼉进⼀步感知秋天,我带领幼⼉在院⼦⾥拣落叶。正因园⾥种的都是常绿树,因此落叶不多。到了⼀棵⼤树下,我抬头看了看,⾃⾔⾃语道:“树上有⼀些发黄的树叶,何不把它们摇下来?”只见我双⼿拉住树⼲使劲摇了摇,“哗哗哗”掉下了很多树叶,孩⼦们欢呼雀跃。随后,我与孩⼦们兴致勃勃地拣着落叶。快拣完时,⼏个男孩⼦⽴即跑去摇树,边摇边

喊:“哈哈,树叶掉下来了,快来拣呀!”听到喊叫声,有的孩⼦赶紧跑过去拣落叶,更多的孩⼦则加⼊了摇树⾏列。有的⼀齐拉住⼀棵树使劲摇;有的专挑⼩树摇。见此情景,我赶紧制⽌:“⼤家赶快停下来,不能摇树!”此时,孩⼦们根本听不进⽼师的话,他们奔跑于⼤树⼩树之间,摇完这棵摇那棵,⼗分兴奋。⼿⾜⽆措的我只能⽤铃⿎把⼤家召集起来,并与孩⼦们围坐在草地上,诚恳地向他们说明刚才⾃我摇树的原因并作检讨,还与孩⼦们交流摇树的危害性,这场摇树风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于教学需要摇了树,这⼀⾏为传递给幼⼉的信息是“树是能够摇的”,造成幼⼉见树就摇的后果。还好我勇于承认错误,平息了摇树风波。这个案例给咱们的启⽰是:教师的⼀举⼀动时时刻刻影响着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们,因此教师要注意⾃我的⾔⾏,以免带来负⾯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