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书的词语解释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玺书[xǐshū]⒈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⒉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玺书的词语解释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玺书[xǐshū]⒈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⒉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简体是:玺书。 注音是:ㄒ一ˇㄕㄨ。 拼音是:xǐ shū。 结构是:玺(上下结构)书(独体结构)。 繁体是:璽書。
玺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引《国语·鲁语下》:“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璽书。”韦昭注:“璽书,印封书也。”⒉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引《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病益甚,乃为璽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魏书·高聪传》:“今更造璽书,以代往詔。”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闻道璽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明陆深《俨山外集·传疑录上》:“世言三尺法者,盖用三尺竹简书法律。詔书谓之尺一,亦以一尺版书詔。囊封加璽,又谓之璽书。”
二、网络解释
玺书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综合释义: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国语·鲁语下》:“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璽书。”韦昭注:“璽书,印封书也。”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病益甚,乃为璽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魏书·高聪传》:“今更造璽书,以代往詔。”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闻道璽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明陆深《俨山外集·传疑录上》:“世言三尺法者,盖用三尺竹简书法律。詔书谓之尺一,亦以一尺版书詔。囊封加璽,又谓之璽书。”玺书[xǐshū]封以印信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皇帝所下的敕令诏书。《魏书.卷六八.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悲晤不了事,另命中书舍人徐峤賷了玺书,安车奉迎。」。汉语大词典:(1).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国语·鲁语下》:“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玺书。”韦昭注:“玺书,印封书也。”(2).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魏书·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闻道玺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明陆深《俨山外集·传疑录上》:“世言三尺法者,盖用三尺竹简书法律。诏书谓之尺一,亦以一尺版书诏。囊封加玺,又谓之玺书。”国语辞典:封以印信的文书。玺书[xǐshū]⒈封以印信的文书。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⒉皇帝所下的敕令诏书。引《魏书·卷六八·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悲晤不了事,另命中书舍人徐峤賷了玺书,安车奉迎。」辞典修订版:封以印信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皇帝所下的敕令诏书。《魏书.卷六八.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悲晤不了事,另命中书舍人徐峤賷了玺书,安车奉迎。」其他释义:1.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2.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关于玺书的词语
借书留真 白面书郎 蠹书虫 五车书 中书君 燔书坑儒 琴棋书画 书呆子 书生气 磬竹难书
关于玺书的诗词
《窦融·玺书来万里》 《玺书长句·随船父老踏青莎》 《再述·玺书皇帝问东皇》
关于玺书的成语
书生气 书呆子 掉书袋 尽信书不如无书 焚符破玺 琴棋书画
关于玺书的造句
1、至元代,名道士杜道坚入觐元世祖,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皇庆元年,仁宗授号‘隆道冲真崇正真人‘。[https://***/zj-357856/造句网]
2、的说法后,秉着推诚任人,衷心倚信的念头,加李景隆太子太师衔,并赐玺书金币、珍酝貂裘。
3、十姓部落都担叛,献击斩之,传首阙下,收碎叶以西帐落三万内属,玺书嘉慰。
4、至元代,名道士杜道坚入觐元世祖,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皇庆元年,仁宗授号‘隆道冲真崇正真人‘。(https://***/zj-357856/***造句网)
5、至元代,名道士杜道坚入觐元世祖,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皇庆元年,仁宗授号‘隆道冲真崇正真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