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理的辞典修订版是:校订整理。《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孝成皇帝愍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校理旧文。」唐.岑参〈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诗:「魏侯校理复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职官名。专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代时隶属于集贤殿、弘文馆,宋沿袭之。清代文渊阁亦有此官。
校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校理详细内容】
校勘整理。论理,讲理。审察治理。古代官名。执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置集贤殿校理,宋因之。元﹑明废。清置文渊阁校理,掌注册点验。
二、引证解释
⒈校勘整理。引《汉书·刘歆传》:“孝成皇帝閔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唐岑参《送魏升卿擢第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诗:“魏侯校理復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⒉论理,讲理。引南朝宋颜延之《庭诰之》:“达见同善,通辩异科,一曰言道,二曰论心,三曰校理。言道者本之於天,论心者议之於人,校理者取之於物。”⒊审察治理。引《北齐书·崔昂传》:“昂校理有术,下无奸伪,经手歷目,知无不为,朝廷叹其至公。”⒋古代官名。执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置集贤殿校理,宋因之。元、明废。清置文渊阁校理,掌注册点验。
三、综合释义
校勘整理。《汉书·刘歆传》:“孝成皇帝閔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唐岑参《送魏升卿擢第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诗:“魏侯校理復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论理,讲理。南朝宋颜延之《庭诰之》:“达见同善,通辩异科,一曰言道,二曰论心,三曰校理。言道者本之於天,论心者议之於人,校理者取之於物。”审察治理。《北齐书·崔昂传》:“昂校理有术,下无奸伪,经手歷目,知无不为,朝廷叹其至公。”古代官名。执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置集贤殿校理,宋因之。元、明废。清置文渊阁校理,掌注册点验。校理[xiàolǐ]校订整理。《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孝成皇帝愍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校理旧文。」唐.岑参〈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诗:「魏侯校理复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职官名。专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代时隶属于集贤殿、弘文馆,宋沿袭之。清代文渊阁亦有此官。
四、汉语大词典
(1).校勘整理。《汉书·刘歆传》:“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唐岑参《送魏升卿擢第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诗:“魏侯校理复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2).论理,讲理。南朝宋颜延之《庭诰之》:“达见同善,通辩异科,一曰言道,二曰论心,三曰校理。言道者本之于天,论心者议之于人,校理者取之于物。”(3).审察治理。《北齐书·崔昂传》:“昂校理有术,下无奸伪,经手历目,知无不为,朝廷叹其至公。”(4).古代官名。执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置集贤殿校理,宋因之。元、明废。清置文渊阁校理,掌注册点验。
五、关于校理的成语
六、关于校理的造句
1、树立新的治校理念,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构筑新的办学优势,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
2、通过塑性校理论,推导了加固后梁的承载力公式,并进行了试验的验证。
3、我赞成如果当地学校理事会批准的话,则允许这些诊所发放保险套。
4、我会一直穿短裙上学,抗议学校的制服规定,我也会跟学校理事会表达我的看法。
5、在冲绳岛担任第二中尉的时候,尉了娱乐他的海军陆战,上校理查德森在他的住所建立了工作室。
6、具体的工作是整理图书,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搜求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