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版
预设目标:
1、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读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仿写诗歌。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3、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背诵课文。 4、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背诵课文。读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仿写诗歌。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字词句篇的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追问的品质。能初步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课时目标:
1、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感受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14、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究竟有哪些语言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科普文章。回忆阅读方法,归纳阅读思路: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介绍的?了解这些科学知识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照预习常规及其本课学习要求进行学习或小组学习,学习要求可如下:
1、读通课文,正确朗读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思考(讨论):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介绍的?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质疑解疑
理解“准是、编队、年轮、视而不见”等词语的意思,以及诗句的意思。
2、读懂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所传达的科学知识。学习2——6段。
填写下表: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这篇诗歌中有哪些句子你觉得特别好的,好在哪里?(结合谈体会,有感情读好这篇课文) 3、学习课文1、7段
怎样才能发现和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呢?读读第1、7段。 “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观察思考。假如你害怕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四、补充拓展
1、你仔细观察过大自然吗?还有哪些语言,你看懂了呢? 2、续写上表,以小组为单位比赛。 3、交流各组表格。 五、巩固字词、熟读课文 六、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下节课全班交流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仿写诗歌一节或几节。
2、熟练背诵课文,巩固字词。
3、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一、巩固字词、检查背诵 1、听写部分词语、句子。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2、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二、交流收集的气象谚语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谚语,学习部分谚语的意思。 例如: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夏天,晴空中有时出现如棉絮的云,大小不等,高低不一,叫絮状高积云。它是在三、五千米的高空,潮湿空气层极不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到下午,因地面受热,低层大气也处于不稳定状态,伴随这种云将出现打雷下雨的积雨云。故这种“棉絮云”在夏天的早晨出现,可以知道午后将有雷雨。)
三、根据学生收集的谚语,仿写一节或几节诗歌。(其中第2、3段,第4、5段段式相同,可仿写参照。) 四、完成练习 1、改写
①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反问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②仿照例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③完成作业本中相关作业。
2、仿写“只要……就能……”的句子。 3、完成作业本中的练习 五、课外作业 1、编写谚语小报。
2、根据自己的喜好,上网了解“大自然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