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图艺博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版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版

预设目标:

1、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读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仿写诗歌。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3、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背诵课文。 4、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背诵课文。读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仿写诗歌。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字词句篇的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追问的品质。能初步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课时目标:

1、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感受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14、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究竟有哪些语言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科普文章。回忆阅读方法,归纳阅读思路: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介绍的?了解这些科学知识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照预习常规及其本课学习要求进行学习或小组学习,学习要求可如下:

1、读通课文,正确朗读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思考(讨论):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介绍的?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质疑解疑

理解“准是、编队、年轮、视而不见”等词语的意思,以及诗句的意思。

2、读懂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所传达的科学知识。学习2——6段。

填写下表: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这篇诗歌中有哪些句子你觉得特别好的,好在哪里?(结合谈体会,有感情读好这篇课文) 3、学习课文1、7段

怎样才能发现和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呢?读读第1、7段。 “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观察思考。假如你害怕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四、补充拓展

1、你仔细观察过大自然吗?还有哪些语言,你看懂了呢? 2、续写上表,以小组为单位比赛。 3、交流各组表格。 五、巩固字词、熟读课文 六、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下节课全班交流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仿写诗歌一节或几节。

2、熟练背诵课文,巩固字词。

3、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一、巩固字词、检查背诵 1、听写部分词语、句子。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2、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二、交流收集的气象谚语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谚语,学习部分谚语的意思。 例如: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夏天,晴空中有时出现如棉絮的云,大小不等,高低不一,叫絮状高积云。它是在三、五千米的高空,潮湿空气层极不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到下午,因地面受热,低层大气也处于不稳定状态,伴随这种云将出现打雷下雨的积雨云。故这种“棉絮云”在夏天的早晨出现,可以知道午后将有雷雨。)

三、根据学生收集的谚语,仿写一节或几节诗歌。(其中第2、3段,第4、5段段式相同,可仿写参照。) 四、完成练习 1、改写

①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反问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②仿照例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③完成作业本中相关作业。

2、仿写“只要……就能……”的句子。 3、完成作业本中的练习 五、课外作业 1、编写谚语小报。

2、根据自己的喜好,上网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yib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10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