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牛背山是两年前在一本汽车杂志上看到的文章,在介绍某suv的同时也狠狠地向读者推荐了牛背山的星空。在大学时也听户协的人说牛背山风景好而且难度不高,适合入门级驴友。于是,去牛背这个愿望一直在我脑海中酝酿。
在暗中准备下,到十二月初,我就已经拥有登山包,登山鞋,冲锋衣等基本的装备。在看了大神推荐的路线和需要的物品以后,又问父母要了些钱买登山杖和其他一些东西,顺便拉上一个好兄弟。再找了接送的师傅。于是,万事俱备,只等1月15的到来。
由于堵车等原因。十二点多才到达邓军长青年旅社。安排好住宿后我马上就睡了。充分休息准备接下来的长时间的山路。
大概七点半起来吃早饭。检查装备后八点钟准时出发。走出鱼进沟村的第一段路就预示着这将是一场苦旅。小路只有60cm宽,一边是陡峭的山体,另一边是同样陡峭的悬崖。稍有不慎就会坠落。我只能随着大部队蜿蜒着缓慢前进。过了小溪之后路好走了很多。然后气温骤降,天空中还飘着雪,冻的手生冷,好在驿站中有手套卖,戴上手套之后好了很多。
一路上没遇到什么特别难走的路就抵达第一个重要的驿站——七道弯。拐过七个弯之后遇到第一个长的看不到头的小路。没有石阶,只有泥土和石头的轮廓,我们利用登山杖,沿着别人踩出的脚印,还有垃圾,缓慢前进。有惊无险,成功抵达旅程的中点——街心花园。在那里我拆开自热米饭吃顺便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
接下来遇上了点麻烦,我们沿着大路走。前方的山大多是裸露的分层的岩石,像巨大千层酥饼一样黄黄的一层一层很明显(一定是当时我太饿才用这样的比喻)。峰回路转,山渐渐地被雪覆盖,树枝也完全被白色裹起来了。呼出的气与山雾融为一体,能见度低得只能看见前面的两三个人。整个环境寂静的可怕,除了登山杖和鞋子踩在雪上的声音外只有时不时的讲话声。尤其是走到山谷后,踏入白色的世界,山、雾,都是白茫茫一片。一行十几人沿着山体的纹路向自认为是上山的地方爬。在观赏风景的同时我们中有人发现走错路了,前方的路根本不是山上路。于是只能返回,后来抄了另外的小路,就这样折腾到了接近四点才到云海人家。
上面接送车辆的司机说还有四个小时才能登顶。我给客栈老板打了电话,得知如果快的话只需要两个小时。由于时间较晚,我决定稍作休息就出发。此刻前方的路上以完全变成了雪覆盖的山。一路上经常有已经凝结成冰的山泉挂在石头上。路面比较滑,好在有登山杖,算是有惊无险。当看到一个不算特别陡的小路,上面听得见有人在说话,我果断和朋友攀登上去。问了上面的人,发现这一个决定让自己节省了至少45分钟的路。此时已经能看见山顶了,这我们顿时士气大增。后面的路,也没有前段时间的那么陡峭,也许是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一行人一鼓作气地登山山顶。
登顶后,站在客栈旁的观景台上(并不知道海拔3666的那个位置)我给父母打了电话。报平安顺便吹了一把。景色还不错,有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只是雾气太重,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已经觉得不虚此行了。好在高原反应没遇到,只是在客栈烤火的时候胸有点闷。于是宁可冻着也不去火炉边了。一天的山路也累了,我早早就睡下。
晚上起来上了厕所,前几个小时纷飞的大雪已让积雪铺满了道路,而晴朗的夜空中,繁星点点,忽明忽暗。生活在光污染严重的城市,我在晚上几乎看不到什么星星。但是在这里,黑色的天幕下数不胜数的星斗闪耀着。抬头仰望,各个角度,目力所能及之处,黑暗之中点缀着星斗,仿佛置身浩瀚的宇宙之中,相比之下,我,周围的客栈群,甚至整座山都显得渺小起来。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手机也拍不出这星空。只能用眼睛去记录下这一美景,留给以后去回忆。当然我还是机智的问别的有单反的人要了照片。
第二天,我七点半就收拾完行李,走到观景平台上观看日出。距离日出还有半个小时,整个天空大体上还是深蓝色的,较亮的星星还在天空中清晰可见。然而东方的霞光已将附近的天空染红,与深蓝的主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昨晚的大雪给平台上铺了层厚厚的毯子,踩着积雪走上去要费点劲。这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架好了相机等着神圣的时刻的到来,另一边的山顶上也有了不少人,远处看过去,他们本身也是一幅美好的画面。许是因为下雪的缘故,云层都在脚下,站在山顶,真的可以感受到牛背山360度无死角的观景平台这一地形的得天独厚。四周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其中西面的风景绝佳。在一群较低的山的簇拥下,几座雪山傲然挺立着,有着别样的风情。东方的天空,红色越来越浓,天空的蓝色也在慢慢褪去,此刻的我手脚都冻僵了,但是我选择坚持到日出的时刻。终于,在连绵的远山的尽头,一个圆的一角慢慢地浮上来,在几缕云彩中喷吐着耀眼的光芒。这一刻,所有人为之欢呼,我对朋友说,为了这一刻,之前的等待也是值得的。太阳不断地升高,终于完全挣脱山的枷锁,将她的光芒毫不吝啬地洒向大地。我跟随人群回客栈,那里迎接我的是热气腾腾的粥,还有火炉,让冻僵的我回复一点温度。
吃过早饭,身体也渐渐暖和过来了,是时候赶路了。我们整理装备,踏上下山的路。我又望向西面。下面是云海,密密的一层挡住了我向下看的视线,使自己仿佛身处仙境,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身体在地狱,心灵在天堂”吧。而那几座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也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有人向我指出四姑娘山幺妹峰和贡嘎雪山。我循着他的手指望去——那7000多米的贡嘎雪山,川内最高峰,巍然屹立,傲视群山。呈一个等腰三角形,较低的地方平缓一点,接近顶峰的地方稍稍有点陡,那是一座神圣的山,而我,只能在远处仰望,此生是不能登上她的山顶了。还有四姑娘山,也高出云层很多,同样在连绵群山的簇拥下,只是更加秀美,真有点像阿尔卑斯山。近处的几座山,不那么高,恐怕也没有名字,形状也就是个放大版的小山丘,密集的树木中还清晰可见盘山公路。看得差不多了,也该行路了。
下山的时候很庆幸自己穿着冰爪,鲁面上有冰,很容易摔倒,唯有用登山杖加上冰爪,一步一步缓慢前进,才不至于摔倒甚至跌落。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依然选择走小路前进,踩着积雪走下一段陡坡,然后沿着悬崖走了好几百米,到达前方的大路。云海人家就又在眼前了。
在休息的时候我顺便去看了一下路况,前方的路走小路勉强还行。于是果断再抄小路,反着来时的路走回蒲麦地。此刻我面临着是否坐车的问题。由于经费不足,只好作罢。然后前方的路还很漫长,走到靠近出发点的悬崖时,我和朋友都已经精疲力尽了,但是想要退到大路坐车是不可能的了,此刻别无选择,只能前进。昨晚的雨雪使山地滑坡更加严重了,上下两段悬崖间能走的路本来就只有六十公分,必须小心翼翼靠近山体慢慢走路,确保不摔倒。有几处地方还被碎石堆成了斜坡,遇到这种路段还需要登山杖的帮忙,撑住一边,然后踩在碎石上慢慢挪过去。此刻只要一摔倒就是death,所以必须集中精力。沿着山拐了好几个弯,终于在某个弯角看到了耀眼的阳光,还有村庄。真的可以引用那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来形容。鱼进沟村,我们终于回来了。
在解下护膝的一刻,膝盖刺痛似的疼了起来。回想刚才那段路,与其说是靠体力,不如说靠毅力。坚持了上山十小时下山七小时全程徒步,只为欣赏山顶最美的风景,还有证明自己,是一个勇者。
PS 牛背山马上就要封山了,2018年以后,她将变身旅游景点,可那时的牛背山还是她自己吗?乘坐缆车上去观看360度的风景,肯定是没有徒步上来有成就感。
星空,云海,日出,我算是都看到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目前见到的最美的景色。迪卡侬的鞋子和登山杖也还算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