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龄留学记16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我和博士导师和谐友好的关系只维持了一个学期。从第二个学期讨论论文选题开始,我们已不再是合作关系,而是存在雇佣关系的师生,导师是掌舵者,我是执行者,话语权前提是是否符合实验前长期发展的需要。从双赢角度来说,我要博士学位,他要成果输出。

申请面试时我们就博士研究的topic已经高度一致,所以上课期间我也默认就沿着这个方向做了。第二学期初导师欧洲开了个会,回来紧急召唤我说有要事:换题。他给我指了个前沿方向,但具体走到哪儿,怎么走这些问题我自己解决。我当时态度是拒绝的,接受新的topic意味着放下以前的专业积累,从头再来;何况新的topic并不明朗,需要我自己去寻找切入点。

但导师很坚决,鼓励我尝试着挑战一下。既然拒绝不了就动手做吧,恶补基础,查阅文献,写proposal。写完的第一稿被完全否决,说点抓得不对,但具体哪里不对导师也不清楚,只有一条建议:继续寻找。第二稿还是不对,但沾点边儿了,导师说可以向方向A深入一下。第三稿说方向A不对,试试方向B。就这么尝试了五个月,我已经磨练到随时可以退学的心态了,导师说我们就按这个方向深入研究吧,研究课题总算定了下来。

题目确定后开始写具体的研究计划,应该和国内的开题报告差不多。我负责四处掘井挖矿,导师高举“给你充分自由”的大旗说yes or no,助理负责挥动小鞭子跟踪进度,三者微妙的关系随着我的进展情况时好时坏。至今想起写research proposal时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我面前摊满了各种文献,但绞尽脑汁憋不出来一句话,助理恨不得坐我身边催进度(她的职责就是财务和进度管理),导师则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只有发过去文件才会有个回复:很好的开始,however,blablabla…如此往复,明天感觉比雾霾天还迷茫。

读博圈有句名言:哪个博士不是自己把自己指导毕业的。我作为一个博士生的自我修养才刚刚开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