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都市,成长︱如意悟真记(32)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第三十二章   “放下着”与“莫错过”

离开广州市,甄诚的礼佛之旅第二站是云浮市新兴县(唐代称新州),这里是惠能的出生地和圆寂地。惠能晚年回到故乡,安葬了父母,还把自己的家建成寺庙,以弘扬佛法。在圆寂前,他令弟子们在这个寺庙里修建了两座佛塔,后来发展成今天的国恩寺。

接下来,甄诚又去了韶关市曲江区的南华寺。南华寺原名宝林寺,座落在曹溪河畔,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梁武帝赐名“宝林寺”,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赐名“南华禅寺”,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甄诚认为,这里不仅是惠能宏法的道场,也是他早期学习的场所。据《曹溪大师别传》记载,惠能离开家乡新州后,先是到达曹溪,与村人刘志略结义为兄弟,刘志略的姑母“无尽藏”尼姑常诵《大涅槃经》,惠能应该是跟她学习过经义。他在宝林寺住了一个时期,被称为“行者”,又到乐昌依智远禅师坐禅。惠能有了这些佛学基础之后,才到黄梅向弘忍大师求法的。

南华寺还有一个镇寺之宝:惠能法师的真身舍利。惠能法师圆寂后,弟子们采用传统防腐方法,为他塑造了真身舍利,至今供奉。

沿韶州北上,甄诚到达梅关古道。这是古时候内地通往岭南的主要通道。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流放岭南,两次路过这里,写下多篇诗句,其中七绝《赠岭上老人》感慨:

“鹤骨霜髯心已灰,

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

曾见南迁几个回?”

可见岭南那时候还是个蛮荒之地,被文人迁客视为畏途。

惠能的人生,也在梅岭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据说他得到五祖弘忍的衣钵之后,按照弘忍的指示回乡,东山寺有些人去追赶惠能。惠能的师弟惠明曾是武状元,脚力最快,在梅岭一带追上了惠能,向惠能索要宝物。惠能便将袈裟放在一块石头上,惠明使出全身气力也拿不动袈裟,惊骇地拜倒在惠能脚下。

这显然是被神化了说法。甄诚比较相信另一种说法:惠明追上惠能,惠能便将袈裟交给惠明,说:“这是师傅传给我的,你想要就拿去。”惠明答:“远来求法,不为求衣。”惠能为惠明说法,惠明问:“什么是我的本性?”惠能想了想说:“不思善不思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心下大悟,欣然北归。

甄诚本是来此朝圣,却意外发现梅岭古道承载的历史更多,现在景区也被建成红色景区,因为这梅岭就是陈毅带领红军坚持游击战、写下著名的《梅岭三章》的地方。

甄诚自幼喜欢爬山,后来读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他自认天性宽厚,但不聪明,所以喜欢登山俯瞰大地。他兴致勃勃地登上梅岭一处高地,极目远眺,但见群峰连绵不绝,阻断南北交通,唯有此关口犹如在连绵不绝的山峰间留下一个缺口,浑然天成一个雄关要道。

走到这里,甄诚就有点累了。从此地到湖北还有些距离,有心回京,又肩负了一位素昧平生的女士的嘱托,只好继续原本的行程。他乘车赶到赣州,从那里再坐火车赶往湖北黄冈。

作为中学老师,甄诚对于黄冈首先是通过高考模拟卷知道的,那是多少高考学生的噩梦啊!来到黄冈,甄诚发现此地人文发达,历史底蕴颇深,在隋唐时期成为禅宗的发祥地,黄梅县是东山法门的开创地,禅宗四祖、五祖的道场都在黄梅,惠能就是在黄梅入五祖弘忍门下得法传衣的。

甄诚到达黄梅县城的时间是中午。找地方吃过午饭,又找车赶往五祖寺(古称东山寺)。

唐永徽五年,五祖弘忍选定黄梅东山建造禅寺。他提倡农禅并重,创造了东山法门,主张“即心是佛”“见性成佛”“顿悟得法”,在印度禅转变成中华禅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甄诚从山下拾级而上,依次经过三天门、飞虹桥,达到五祖寺山门前。五祖寺前有一片平地,几棵古松苍劲挺拔,遮天蔽日。甄诚进入山门,依次拜过天王殿、大雄宝殿、圣母殿、毗卢殿和真身殿等。诸殿气势恢宏,色彩鲜艳,显然是新修重建之殿宇。

寺庙建筑虽是重修的,但这个地方、这个文化,却是一直存在、千年不倒的。甄诚想,在过去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僧俗众生曾经来此朝拜过,又悄无声息地湮灭在无尽宇宙中,不由起了一种庄严崇敬之感。又想到自己终归也会成为这无穷无尽、必将随草木同朽的渺茫众生之一员,心里又有一些悲凉和恐惧。

这种悲凉与恐惧,其实在他小时候就有了。那是他大约六七岁,他的爷爷奶奶还在世。有一天晚上他和爷爷奶奶一床睡觉,爷爷给他讲故事,讲古时候有一个人,父亲出家成仙了,他非常想念父亲,于是到了晚年去寻找父亲。他的父亲化作几个人物来和他见面,他都不认识。这个人最后老死了,他的父亲却永生不老。

那时候,甄诚便知道人生最恐惧、最悲哀的事情,便是会死掉。他很想永生不老,幻想和故事主人公的父亲那样去修仙。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他长大了,爷爷奶奶都去世了,他也早就知道人是没有办法永生不老的,但那天晚上听爷爷讲故事引起悲凉与恐惧的感觉,一直在心底压着。

五祖寺内有一块石头,据说是六祖坠腰石。当年五祖发现了惠能并有意传衣钵给他后,就趁着晚上找到慧能工作的舂米房,慧能正在舂米,腰上还坠着一块石头以增加体重。就在这个深夜、这个地方,禅宗史上的一次重要传法事件发生了。

每到一个地方,甄诚都以金霞的名义给寺里捐款1000元。五祖寺是甄诚礼佛之旅的最后一站。参观完成,甄诚找到寺内募捐之处,把金霞托付的捐款剩下的都捐了。他觉得这样的信任与神圣,自己不能有半点留存,否则会有报应的。

完成金霞所托之事,甄诚一身轻松。走出五祖寺,准备给金霞打个电话,但翻遍所有的衣兜和背包的空隙,竟然都没有找到。

他立即懊恼起来,因为他还没来得及把电话号码存到手机上。更令他懊恼的是,他发现自己的钱包也丢失了。幸好他把车票和身份证等另外存放,钱包里除了现金就是一些门票车票等物事。

下山途中,甄诚看到飞虹桥上两侧刻着“放下着”“莫错过”禅语。心想,莫非祖师知道我有此“劫”,刻了字来教导我?丢了钱包可以放下,可金霞女士,就错过了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