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出简书中的一些文章,递给儿子:“看看你老爸写的东西,如何?”儿子大致翻了几下,便随手将手机还给了我:“你们写的东西,谁看?”
“我们写的东西怎么了?难道不好吗?”对于儿子的评价,我是很不服气的。
“好是好,不过,一看就能找到巴金、鲁迅、朱自清……太那个了!”
“哪个?到底是哪个吗?”
“哼哼……”儿子没作答,聪明的他看着脸色不对,连忙拿起平板躲进卧室。但我明白他所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有着太多的风花雪月,少了生活中该有的烟火气。
写文章该有些烟火气春秋时期,楚国有一歌手在集市唱歌。他唱到通俗歌曲----《下里巴人》之时,应和者成千上万,一呼百应。于是歌手改变风格,转而唱较为高雅的歌曲,应和者相应减少了许多,待唱到《阳春白雪》之时,已无人应和。所以后人将高雅艺术称之为“阳春白雪”,而通俗的内容便也以“下里巴人”称谓。阳春白雪因“曲高”而“和寡”,下里巴人因通俗而流行甚广。我给儿子挑的文章有一个共性:游记散文居多,文辞优美。对于这些东西,儿子和他所代表的这一代人,显然不感兴趣,他们似乎更喜欢篇幅不长,设计不拘一格,语言幽默时尚,大量使用网络语词的快餐作品----段子。也许,这就是代沟吧!
写文章该有些烟火气平心而论,儿子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文字首先是给人看的,如果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欣赏,那是真不好受。反之,当看到别人点赞时留下的大拇指,心中也不由暗暗得意。甚至明知对方在敷衍自己,但仍控制不住心中的小激动,向小伙伴炫耀一下。
写文章该有些烟火气文章该有些烟火气。《平凡的世界》中的风土人情、民间俗语、方言以及特殊年代特有的语言文字,一下子抓住五O、六O年代出生,经过过特殊时期的人的历史情结,让他们在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便是烟火气。烟火气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通过文字与作者产生共鸣。人不都是生活在象牙塔中,不识人间烟火的林黛玉毕竟还是少数,就像夕阳下,湖中潜游的野鸭,景虽美,他们还底还在为生计奔波。
写文章该有些烟火气这很容易让我想到学生部分作品:吕敏思的人狗未了情,范棕凯兄弟的王者荣耀争夺战,张伊蕊奇遇,司姝冉的火锅……哪篇文章不渗透浓浓的生活气息。文章的高雅不是错,但仅仅有高雅是不够的,贴近生活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市场,才能真正引起大家的共鸣。
看来,在写作方面我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写文章该有些烟火气 写文章该有些烟火气 写文章该有些烟火气 写文章该有些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