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祭老友陈治汉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茶酒儒释道样样涉猎,最爱是酒

    工农商学兵行行做到,终成于商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三日,老友陈治汉的微信(一杯清茶)发来新消息,打开一看,登记照下竟然是一则讣告,不禁惊讶出声。第一次在微信上收讣告,老友陈治汉与朋友的告别仍然那么特立独行。

     陈治汉,湖北黄陂人,老三届,文革学生领袖,老板。初识陈治汉于文革末期,陈复员到地方做汽车油泵修理工。陈彼时已经历人生的大起大合,颇有落地凤凰不如鸡的悲情。

     那个年代的很多工人近乎文盲。工厂工作期间,常有工人向陈治汉请教问题,陈有时不屑,有时调侃。一次车间开会,工人席地而坐。一人指着和睦的睦问陈:“这个字是不是念陸(繁体陆,方音读六)?”

       陈不露声色地说:“读柒。”

    后有工人直率责问:“这个事你不懂,我们也不懂,那不是一样的?”(意思是你凭什么看不起人)。

    陈治汉反问:“哥德巴赫猜想,一加一,陈景润不懂,你也不懂。你跟陈景润是一样的吗?”

    1977年恢复高考,他榜上有名,老三届的学生没有悬念。本来人生可以出现逆转,可是那年代需要单位出具政审意见。陈治汉命不好,单位领导是个南下干部,思想左倾,加上陈治汉群众基础不行,结果政审不合格,不同意他去上大学。

    老三届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不一般。陈治汉虽然私底下骂了几句,笑笑也就算了。第二年他又考上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气领导的,这次,领导同意他去,他不去!

     国家自考制度实行后,陈治汉一门一门的考。教材都不买,临考前想办法借或者蹭,考试总能过关。朋友常以此嘲笑陈吝啬,说是黄陂人的本性。剩下最后一门单科过关后就可以换取一张国家认可的大学毕业证书。但是,关键时候他又掉链子了,考了二十几门课,最后一门他不考了!不想要那张文凭。八十年代,学风甚好,无论什么文凭应该都代表了真才实学。陈治汉就这么任性。

     酒照喝、书照看。实在无聊就在车间工作台上练书法,除篆书外各体都练,三年乃止。问其停笔原因,说是比自己写得好的人太少了。陈治汉就这么自负。

    陈治汉酷爱历史,通读了《资治通鉴》。古文阅读,自学的弊端是有的字音读不准,既有多音字,更有名词动用后的变调读法等等。这方面,陈治汉常闹笑话,有时被我们指出后还强词夺理:“黄陂话就这样说的!”他读史,本不是做学问,重在研究权谋智慧,了解民族劣根性,看破不说破,用于自己的商战。

     陈治汉壮年倾慕名士风度,三五好友,书生意气,把盏论道,臧否人物。评宋江,“看见文人是武人,看见武人是文人”。议岳飞“会做事不会做人”,文天祥“会做人不会做事”等等都不落俗套,一针见血。

     应该是九十年代初,我们在黄鹤楼上发思古之幽情,陈治汉作诗一首,记得有一句是“年过四十怕登楼”,写出了他当时事业不成的苦闷心境。

     2015年2月19号,除夕,陈治汉给我写来一首诗,照录如下:

春江水暖感者知,

山涧仍留旧雪痕。

天道有情送新岁,

世事苍茫念友情。

知音台前莫妄比,

高山流水有余音。

祝君新年新景界,

事有所成仍可期。

 感于诗中感情,慨叹人生匆匆,欣然和之,如下:

抚书轻叹谁人知,

登高追远见旧痕。

浊酒一壶又一岁,

凭栏只羡鱼乐情。

曾慕先贤欲与比,

其身独善听心音。

东去大江出三界,

半山烟雨仍可期。

    2016年陈治汉来电告知他在汉口循礼门开了一家酒店,开业时我因故未能前去祝贺。我曾谋划抽空去他的地盘与他好生饮酒品茶,谈些聪明人的话题,话虽不多,却心意相通,该是何等畅快!

     陈治汉中年以后商场有成,耽于享乐。每天抽烟喝酒打牌熬夜,生命虽未及国人平均寿命,但其生命强度极大。由于身体素质极好,从无病痛,也放松了警惕。不想久而成疾,突发心梗不治。惜哉!

     半年前,陈治汉突然喜欢起苏轼的《定风波》,似有预兆,借用东坡先生的两句词送给老友陈治汉再贴切不过: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