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随笔丨一念欣喜,诚敬自己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我在二环租住的是平房公寓,近几日隔壁17岁小伙伴凌晨开始打游戏,并且念念有词。原以为他在和别人打电话聊天,仔细一听,不对,原来是在和游戏里的伙伴在沟通和交流,连续几个凌晨都是如此,我终于坐不住了,就和小伙伴说了,小伙伴说他上晚班,凌晨回来后消遣消遣,欣喜一下。

后来他问我:“你没事的时候,玩不玩游戏?”我如实禀告:“不玩呀!”他接着说:“那你干什么呢?”“读读书、写写字、学学摄影。”他惊讶得睁大眼睛,开玩笑的说:“你都40多岁了,工作了一天回来后,还不找找属于自己的欣喜吗?”我说:“这就是我的欣喜呀!”

听起来我是个怪人吧!其实我不玩游戏,原因是当我发现那是消磨时间的时候,我无法骗自己去沉浸。

后来我发现,生活才是我唯一喜欢的游戏,喜欢的不是“打怪升级”的痛快,而是在工作了一天后,玩玩自己的微信平台、今日头条,学习一下别人的摄影,欣赏几段优秀的PPT,读几篇“马蜂窝”、“糖水”、“美篇”等APP上面的旅游文章,会精神百倍、神清气爽!

仿佛无意间捡到了一把新的钥匙,打开某扇的小门时,那种微弱的欣喜油然而生,有时是敬佩的一个人,有时是喜欢的一本书,有时是受到的一种顿悟,有时是悟到的一种启示……,总之就是“原来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却忽然被提示生活中竟有诸多的美好”这样点点滴滴的欣喜,真的喜欢。

如果我的回答别人感觉拐弯抹角,那我也会给出简洁的答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读读书、写写字、学学摄影,既播种了对生活的热爱,拓宽了视野;又增添自己的情致,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欣喜。这是多好的事情呀!

其实欣喜这件事情,从来就和选择的方式无关。

我有一位利用自己的假期组织伙伴们走读北京、力呼传承中华文化的朋友,有时在探寻的过程中,历风雨,冒酷暑,但却不见他及队伍中的任何人心烦气躁,反而是精力充沛、心气安然。有时他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免费为学生团体义务讲解北京的前世今生。令人仿佛看到了建设北京的新一代正在茁壮成长!他的业余举措真的十分具有意义!

活在现代,回顾历史,传承文化,学习借鉴,这是入世的实用,既丰富了见识,又观照了人生。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总是能从寻找自我的乐趣中,回到人文关怀中来,触动人心,而后泛起生活愉悦的涟漪。

欣喜这件事,也从来和年纪无关。

最近,我意外被抖音上一位62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圈了粉,简直一开口就惊艳到了:

视频里,他身材精瘦、衣着朴素。拿着话筒站在讲台前,虽头发半白却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地跟学生们讲着王之涣的狂傲和盛唐的浪漫。

视频中他在绘声绘色的讲王之涣的古诗,教授肢体语言丰富,浓重的口音也自带萌点,每字每句都洋溢着对诗歌与盛唐发自肺腑的热爱和陶醉,只听一遍完全不过瘾。

这位62岁的老人,把教师的浪漫和狂傲诠释到了极致,讲到动情处时,人们能从他的表情里看出那种喜悦和兴奋感,一句“我的天哪”萌到了所有人。教授眼睛里亮晶晶的,仿佛盛满了小星星,带着学生和观众一起融入他所描绘的浪漫盛唐。

这段30多秒的抖音视频,短短一周时间播放量已经超过3000万次,获得100多万点赞。

从教30余年,戴老师对诗歌文学的热爱丝毫不减当年。当现代人多苦于奔波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之下,戴老师依然痴迷的追求用极尽灵动、典雅的语言,幽默轻松的方式来激发人们爱好诗歌的热情。

世间一切欣喜皆源于内心,每个人的心底都有自己的衡量……因此一念欣喜,这件事情从来都和心境有关。

现在的我,不玩游戏,也不愿意喝酒应酬,我成了一个在闹市中离群索居的人,也许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古怪之人。

可是,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足以!如果能够做到既愉悦自己,又沁人心脾。那真是莫大的欣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