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第一次登台的时候,还是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做自我介绍。
当时不曾见过这种场面,一百多号人,全部盯着讲台。
所以还未临台,心脏已经在敲鼓了。
到了喊自己名字的时候,脚已经站不稳。
那次刚好又坐在后排,结果上讲台,一路是扶着两边的桌子上去的。
上了之后,抬头微微瞥了一眼台下的陌生面孔。
脑子嗡的一声,思绪被迎面而来的眼神给刺懵了。
可是自我介绍得讲啊。
没得办法,硬着头皮,把一团邹巴巴的纸条从裤兜里摸出来,照着把一段话吐完了。
下了台,后背一身汗。
这是我的第一次登台,很惨。
那天晚上回来,躺在床上,一直失眠。
我苦苦思索,自己要如何改变,才能让我顺利地在台上谈笑风生。
后来买了很多公众演讲的书,一遍遍研究,结果上了台,还是不敢说话。
因为上台了一切都白搭——紧张、不安与压抑已经把大脑充塞得满满,哪里还记得书本里的知识?
痛定思痛,当我坐下来反思时,慢慢地,我找到了一些问题。
现如今,当你摊开书卷,会发现市面上大部份公众演讲著作,其作者都是那些性格开朗、能言善变的人写的。
他们站在所谓专家的角度,教你改善性格、调节情绪、控制节奏、修正措辞等等技巧。
然而,这就像一个正常人教盲人识字一样,你永远无法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到他们的世界。
而对于我们这类人,站立在人群面前,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压力。
别无其他。
所以,对我们而言,演讲压力不是一种亟待拯救的病症,而是一项源于性格的情绪冲突,一种本能的身体反应。
如果有选择,宁愿死,也不愿上台。
后来,我把那些书5毛钱一斤卖给了废品收购站。
那么,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
总结一点,就是:不要去尝试解决公众演讲的压力,而是让身体去适应压力!
前者是对抗关系,后者才是合作关系!
当我从无数的ppt讲演、会议发言、求职面试等场合,慢慢磨砺而出的时候,我对这个想法深信不疑。
正是它,让我大学时顺利完成了多项创业基金的申请答辩、完成了学院科研的汇报、完成了两次学校话剧的表演,甚至,有一年省委书记来访学校,它还帮助我顺利上台发言。
那么,如何做才是所谓的适应压力呢?
根据我的一点思考,最关键是要让自己获得大量的压力情景,以此让身体来慢慢适应它。
通俗一点,就是利用一切说话场合的机会,发言!
想想看,课堂上,老师找人提问时,你是不是快把头缩到桌子里?
几个人的小团队讨论时,你是不是呆呆靠着椅子,转着水笔一言不发?
甚至坐地铁时,起身让个位置,都是直接走人,也不撂句话?
我相信一个人能举起一百五十斤,肯定是从10斤开始的。
当你错过这些小场合发言的时候,到了大场合,更是hold不住。
所以,利用一切的小场合,很有必要。
第一次你很紧张,第二次你也很紧张,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当你紧张次数多了之后,你的大脑和身体会慢慢适应那种感觉。
这样到了大场合,即使你的手脚还在发抖,但是你能控制住它!
这就够了!
也许你的课堂发言很糟糕,也许你在团队讨论时没什么创造性建议,
但是,可别忘了,你的目的是品尝压力!
管他好不好,先开口说话要紧!
有人说,真正勇敢的人,不是心无畏惧的人,而是双手发抖却依然执着向前的人。
愿每一个在聚关灯下瑟瑟发抖的人,也能绽放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