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804晨读感悟】讲究方法的交流才能消除焦虑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0804晨读感悟】讲究方法的交流才能消除焦虑

剽悍晨读今天分享的书是《连接感: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的焦虑》,看完感触颇深。现在的我刚好处于焦虑之中,常常觉得跟先生缺少交流,这种感觉还总是突然来袭,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间歇性发作,而且一触即发。

先生工作很忙,下班后我常常是一个人在家,一开始满肚怨言,后来也慢慢接受了,并且学会了享受独处。一个人安安静静看看书、钩钩东西、出去走走,这样的日子其实也挺舒服的。傍晚时候只要有空,先生基本都会约我出去外面散散步,所以其实我也挺满足的。

只是,生活、工作都在这一小片天地里,身边除了同事也没有别的人来往,导致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与先生的交流上。我总是指责他下班回来就知道抱着手机玩,跟他说话都不看我,生活除了工作就是手机,所以我就是一陪睡的保姆。每次矛盾都是这个原因,每次也都说改,可是结果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我知道沉迷手机是普遍现象,甚至有种说法,婚姻就是找个人陪着一起玩手机,但是不能因为普遍我就接受,我不但不接受,我还无法忍受这种两个人“相对无言”的生活。

当然,我也尝试过理解他,他工作压力大,玩手机也许是他的一种解压方式,尤其是他这种不喜欢倾诉的人,更需要有自己的解压渠道,我们应该给彼此多一点空间。我的焦虑有时候确实被这种“理解”打压下去了,但是隔一段时间就又会浮上来。我始终觉得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应该要有点思想层面的交流,而不能全是吃喝拉撒。我们每次就此问题进行交流都没有效果,确实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我表达诉求的方式有问题,我们的交流是不是缺乏建设性。

首先,从正面情绪入手这点就没做到,我们习惯了直接指出问题,而不会像对待学生一样先扬后抑;其次,有些谈话常会无意中变成情绪交流,我们习惯用“你......”的句式指责对方,而不习惯用“我.......”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说完感受以后要尝试让对方给出反馈。这最后一点,我感觉自己是做到了,但是在对待反馈的态度上缺乏认真,总是急于反驳而不知道领会与反思,也就是文中说到的“镜像法”的三步:聆听、反思、检查,做得不到位。

我们对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本来就会要求高一点,所以就更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要消除这种情绪就要交流,而交流也要讲究方法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