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其实,大伙用不着这样"黑"彭小六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文/怪鸭帆 其实,大伙用不着这样"黑"彭小六

1

和许多人的生活轨迹一样。作为一个三线城市的职员,每天起早贪黑,朝九晚五,做着一成不变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彭小六发现了一个途径,通过读书学习、写作和分享可以找到人生的另一种价值。在众多每天被生活虐得死去活来的"带着一个文学梦"的草根上班族阶层里,他成为一个标杆。大家纷纷以他为效仿的榜样,期盼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他作为一个先行者是有目共睹的,大家曾一度对他寄予厚望。我也是很早就关注了他的。从他分享的文章里确实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也跟大家一样也感到最近他的输出并没有那么多干货了,大多是自我的宣传。隐隐觉得他变得更加功利了,甚至还有误导大家的嫌疑。事实上他一早就功利了,他就是以功利之名博得大家眼球的。只是大家内心不愿意承认其实自己也很功利而已。在这个渴望成功的时代,大家无所不用其极,各显神通。这是常态。

2

其实他走到这一步,是可以预想到的事情。因为他成名了,事情多了起来,时间和精力放到别的地方去了。如果说原先是靠着简书的干货分享积累了足够人气。那么他现在已经进化到另一个阶段了。他现在主要充实自己、做精品课程、做线下分享和出书了。这是另一个进境。也就是说先前是粉丝积累阶段,现在则是达到把粉丝变现的阶段了。别人已经远远甩开你几条街,你还停留在原地骂娘。是不是自己的觉悟太低了呢。

彭小六的转变是符合商业逻辑的。事实上,谁不都是在这样干的呢?咪蒙原先也是干货鸡汤励志,现在则变成各种抓热点见风使舵地犀利评说,从精神食粮变成活脱脱的精神鸦片了。同时疯狂植入各种广告、软文,并大有跨界的趋势。罗辑思维也是一样,积攒足够粉丝后,现在也开始出收费课程了。这就是进化啊。当粉丝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变现。这才能持续存活下去啊。

3

许多国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比较低层次的阶段。总想着无条件的心安理得的获得"免费"的东西。例如支付宝转账,一开始是免费的,后面开始收费了,就开始骂娘了。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这样的呢?我记得最近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没有利润,哪来服务?》,说的是如果商家不赚到钱,是会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到头来消费者得不到好的体验,商家也会灭亡。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有一句话"企业不盈利是犯罪",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没有没有盈利,怎么会有持续性的动力?是不是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才是好的?

再举个例子,在国外做慈善是赚钱的。我想这在国内,大多数人难以接受。做慈善应该是大公无私的赠予。如果拿来赚钱,那已经变味了。这就是思维的高下之分了。比尔盖茨的"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每年给非洲贡献十几亿美元。这钱怎么来?如果只是拿着比尔盖茨捐献出的本金去捐赠早就玩完了。之所以叫基金,这是需要一个专业团队去运作的,也就是说需要拿这些钱去赚钱。养活这批团队的同时,把利润拿去非洲及世界各地做慈善。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也是如此运作的。

4

小到个人品牌,如彭小六、咪蒙。大到罗辑思维、简书、豆瓣、知乎这样的平台。其实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豆瓣一开始也是一个纯文学的社区,资本的进入以后就慢慢转型了,变得商业化浓重了。没办法,这是它活下去的唯一出路,总不能守着一颗初心慢慢没落吧。简书也是一样的,如何变现,如何增加收入,如何走出一条有效盈利模式将很考验简叔和他的团队。

当然转型是要伴随着阵痛的,中国的改革也是一样。总会有几家欢乐,几家愁。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5

彭小六是一个人,他不是神。他无法做到持续不断的干货输出。他现在能做的是把自己先前的知识整理,做成系统。以一种别的兼具高效和效益的形式分享给大家。他正在走一条基于简书的,没人走过的成名之路。许多人也想走这样的路,完成人生的逆袭。他只是作为一个先行者而已,能走多远,那是他自己的造化了。他确实给大家走出了一条路子,做了个榜样,这是无法抹去的客观事实。许多人所批评的,他已经忘了初心云云。实际上大可不必。在这里我并不是要为彭小六歌功颂德。我只是希望大家看问题能够深入一点,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

喜欢和认可就继续关注,不认可就取消关注,就那么简单。这世间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各种思想观点相互碰撞并存的。用不着去指责别人。有人说:若能得到众人的"骂",他已经成功了。这样看来,彭小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功了。我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彭小六。


写在最后,彭小六的公关似乎做得不太好。"一心只做好产品,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是有违商业规则的。虽不知道真假,诸如删除不好评论之类的,是不利于事情解决的。凡事都有利有弊,何不化危机为转机呢?

人不可能总是一往直前,总需要停下来想一想。最后,希望彭小六走得更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