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对信奉者最泄气,对存疑者最鼓劲儿的一句话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各种各样的兵法,不过是经验的总结。
经验总结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早年,我所在的乡有一位武装部长,文笔特别好,特别善于学习。忽一日,因为旁边的初中在升学考试中大放卫星,当年的小中专录取率一下子超过了70%,区里狠狠表扬了一番,接着,市里决定要在这所学校开现场会。这下子,一下子忙坏了那群并不怎么关注教育的官员。逼着校长写经验总结,校长很随和,平常能说、能笑,可就是一样,不会写材料。憋了足足一星期,愣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没写出来。
最后,乡长只得把自己的笔杆子,那个武装部长抬了出来。人家到学校转了一圈,刷刷刷笔走龙蛇,一个晚上的功夫便写就一篇精彩文章。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还符合实际。就连校长读了,也觉得就是学校平常做法的拔高,几乎准确表达了自己的心里话。其实,人家那位武装部长从来没有到过学校去,那天晚上还是陪着老家来的亲戚喝了半夜的酒。后来,因为那一篇奇文,乡长和校长都露了脸,那一份材料也被市里加印了几百份,作为经验材料,供全市内学校学习。
还有一年,在某全国知名农村中学参观,其间碰到一位校长,正在苦恼一个问题,说某报主编找到他,暗示学校投入三十万,可以做一期经验报道,这三十万不仅包括这篇文章的稿费,也包括后期对这所学校的推介、推广费用,目的就是要把这所当地小有名气的学校推介成我们正在参观的学校这样的全国名校。
实际上,某报的那位主编,已经借助自己手中的官媒,这样操作了几十所学校。每每读该报的这一类文章,的确让人倾倒,善于抓住各种痛点、亮点、关注点,将一所学校的基础写得“字字血,声声泪”,将那一套经验写得神乎其神,然后将最后的效果写得硕大无敌。唯独对结果是怎样来的,闭口不谈。
《孙子兵法》是怎么来的,已经不得而知,但许多经验材料,就是这么来的。
能够说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实在话,实在是这一类经验的良心。当然,那些经验也不是全无用处,有的是励志的作用。眼看着那些基础比我们还差者励精图治,最终大获全胜,我们怎么能颓废呢?
做是一门学问,不是一剂药到病除的神药,但只要方向对了,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不断的对照目标去进行微调,不断的用新的方法去优化、改善,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究会有云开雾散的一天。一个在争取的方向上笃定前行的人,怎么会不对自己的明天充满信心呢?
反言之,对明天没有信心的,不过是对今天的方向没有信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