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禅喜 若水
这两天看到知乎和微博上疯转的帖子——在高铁上,一位列车员查票,一位中年女乘客不配合,还恶语相向,甚至想动手,列车员哭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桥段:比如上述高铁上的情绪激动的女乘客,在大家一致指责下当众哭诉:她的崩溃其实是有原因的,比如家庭,比如感情,比如失业等等,那舆论可能又会反转。
显然,我们可以接受别人的情绪崩溃,但不能接受没有理由的。
我不认为女乘客做得对,她肯定是有错,但我可以理解她。从情感上看,那个情绪上头的女乘客,和这位逆行崩溃的男孩子,需要的安慰,其实并没有不同。
只是,我们都来不及了解她情绪上头的真正原因。或者她用情绪急速武装自己,把别人统统推开。
三
为什么很多时候,别人的或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会不被感知呢?
我们生在一个什么都很快的时代,很多时候,都没有时间等别人成长,等别人心情好起来。
在网上,三句话不和,直接删除、拉黑,不浪费半点时间。
在现实中,如果你是别人的男朋友、女朋友,但你老是情绪化、索取、抱怨、无理取闹,那么分手是迟早的事。感情易碎,大家崇拜决然地转身。
婚姻也是。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让情感不堪重负,有时候,一丁点问题也会让人情绪失控,而另一半,尽管理解,却不会真的去做什么,因为觉得自己没错啊。
我们习惯了用是非对错去衡量对方,吵架越来越雄辩,心里却越来越孤独。
看过一个段子,一个大佬出轨,他直言:第三者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特能理解他,他做什么都说好。
鼓励稀缺,如果有个人恰好懂自己、爱自己,那这个人就成了“救命稻草”。
朋友也是一样。我们很难有耐心去体察别人忽明忽暗的心情,如果朋友给予的负能量比正能量多,我们就想着趁早远离他。
对待网络上的大佬同样。比如某大佬传得沸沸扬扬的出轨事件,放在一个小职员身上,大家都理解,但如果是这样的KOL,那对不起,你不允许犯错。
虽然有人坦陈自己私下也犯过类似的错,但这不影响他谴责大佬,因为我们就要公众人物表面的正确和无懈可击。
对待亲人,就更不用说。很多孩子,打小就替父母奔跑在一条正确的预设轨道上,唯独没有自己。
四
我们越来越忙,却越来越不快乐;我们真的越来越理性,却越来越不幸福。
我们不要絮絮叨叨的情感,只要一条条的干货,干货可以让我们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程度的表面正确。
我们只对于我们有利的人好,鲜少去琢磨陌生人,或者有求于我们的但对我们无用的人。
成长的路上,多数人想的是用最少的力气和成本拓宽圈层,将无用的人事物,统统抛开。
也因此,我们缺失了与这个世界各色人等链接的机会,生命的宽度和深度,都因此收窄,生命的丰富多彩,我们将不再充分感知。
我们奔跑得像一头驴,我们务求步履正确、表现卓越、不输他人。
我们拼命奔跑,有时候哪怕良知有刹那的不忍和犹疑,也绝不驻足。
再接下来,我们习惯伪装,以满足自他的各种期待。我们像一个壳,似乎没有心。
前段疯转的某大毕业生拭母的主角,也能够看到类似做法的影子......直到被抓,大家也无法把凶手和平时为人低调、学业优异、几乎找不到缺点的才子联系在一起。
昨天看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书《我坚信》,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奥普拉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要说了或做了什么自己知道不对的事情,就会努力说服自己我那么干是对的。
那时,我还不明白的是,我们的所有行为,不论好坏,都会还到我们身上。但最终,我总算学会了:我们从这世界上得到的,就是我们给予这个世界的。
《我坚信》书的结尾是这样的:今天,我努力做好事,对自己遇见的每一个人都好。我确保自己的人生被用在善意上。因为我确信:我的想法、我说的话、我做的事——一切都会返回到我身上,这对你来说也一样。
有个老师曾对我们说过,只要你真的善良,真的对别人好,就肯定能找到爱好别人的方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努力爱别人,无论对方可爱还是难搞,都很可贵,因为,这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