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6/100天 读《激荡三十年》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2015-11-12


一天之内看完,看完深刻的看到1978到2008年的动荡不安,有宏观调控,有政策的松紧,有面对广告的疯狂,有外资的进去。看到民营的姥姥不爱,舅舅不爱的地位,有因为产权不明而铃铛入狱,有面对竞争只能黯然退场。

能够在这三十年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是值得我们尊敬

书中提到了“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他们游走在法律边缘,总是能够奋不顾身地第一时间捕捉刚刚萌生出来的商业机遇。还有我们大晋江人,因为这些地方的人不安于平庸,敢于创业,敢于走出去,闯天下。

在一个缺乏善恶感的时代,在“在摆脱贫困”这个时代主题面前,一切的道德价值评判都显得苍白无力。

那个时代创业者,如果想脱颖而出,都将原始积累过程中的那种没有道德底线的狡黠与血腥,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有“禹作敏”和政府的对抗,最后身败名裂,让我觉得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犯法而被绳之于法,而是因为和政府对抗而被抓起来。不得不说,中国的政府的代表了实际的法律。

一个事情都有一个源头。宝延风波的裁决,奠定了中国股市的灰色基调。几乎所有人都领悟到了,这是强者第一,规则第二的竞斗场。认定宝安的收购是一个“违规行为”,需要缴纳100万元,但是认定收购有效。

不得不说,在国内,规则永远不如强者的权力重要

一个人被抓了三年,却因为邓老提了一句,而无罪释放,除了感慨运气不错,只能说这个世界太疯狂。

在一个放纵的年代,金钱的诱惑以及资本的放大效应,让无数人心甘情愿地放弃所有的准则,中国股市因此成为最没有道德底线的野蛮地带。

垄断领域的两个变革逻辑:“以国家名义垄断”,“以市场的身份盈利”

刘妹威:集体失语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一个人的有罪否,不是根据法律,而是领导人的选择。当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时候,所有人都是输家,因为上去的人,总有一天也会下来。

李永福,能够把吉利做大,只能说运气,不对,所以企业家能够做大企业,而没有被资本和政策所碾压,都是因为运气。

一个汽车行业,宁愿垄断,让国有汽车集团和外资进行合资,把主动权交出去,也不愿把门槛放开,让民营进去。突然想起一个富人的故事,宁愿把肉给狗吃,也不愿给路边快要冻死的人,更狠的是,还断绝他通过努力来赚钱买肉吃的途径。

既得利益者,这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充满了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一群人,无所不用其极,只为自身的利益,充分演绎了什么叫人性的自私,不管是领导人,还是衣食无忧的领导人的亲人。

不应该把监督交给人的道德,而是应该能够公平的法制。

所有的成功都是抵制诱惑的结果。克服恐惧,战胜贪婪。

一家曾经最被看好的家电企业“科龙电器”,在隐晦的产权游戏中成为了牺牲品。

这产生了一个悖论,首先你不能把国有的做大,做大了,就和你没有关系,因为会有人接盘。其次,你不能做起色了,再想去获得领导权,人都是好逸恶劳,喜欢不劳而获的,能够把产权弄明白的企业,都是因为当初在困难之际就理清的,而不是在辉煌的时候。最后,做自己的事业,当你选择为别人打工,同时你也把主动权交给了政府,而政府也是人组成的。

法律,吓死胆小的!

开始对产权改革中的种种现象进行“绝不宽恕”的“原罪清算”,没有看到企业家的贡献,而只是问它有没有罪。那不是就可以说,一个人只要他走错了一步,永不翻身,突然想到了,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历史,功过分开看的。说容易,做难,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走。

重大改革,要么在大家都不注意的时候改革成功,要么是因为重大事件而推动,从来不是因为谁更合理而被接受,因为既得利益集团的维护自身利益。

政府作为一个资本拥有者,一方面掌握着政策和游戏规则,一方面则以捍卫自己的资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

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市场的本质,只能和国家走一路,作为国家的替补,才有可能存活下来。

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能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的立场,才能进退维谷,持续发展。

现在有点理解李嘉诚了,因为政府的反复无常,让所有人失去了信心。

市值最高的企业,但是它们贡献的却是让人乏味甚至反感的管理思想,在他们背后有一群不称职的经理人和一只巨大的垄断手掌。

产权制度的畸形和体制的落后是造成中国企业无法造成世界级跨越的重要根源。

因为人性就是自私,而当有的人可以利用“国家的名字”来掩盖自己的自私的时候,这时候,竞争就不对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