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连载·一具心理尸·第二卷㉒]一个心理师竟然操心起拉屎、撒尿、放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德高望重、玉树临风的心理师。为尊者讳,写这个故事时,我需要给他另取一个名字。可我想啊想啊,想破头也想不出比「吴益军子」更为尊贵的名字了。怎么办?那就借他用用呗。

好了,既然他跟我同名,那我就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他的故事吧。



 1.

踏上北京南站的站台,我心里倒没先前那么踏实了;我迷茫了。

想我还在乡下的时候,我觉得生活还是有出路的,那就是找个看着顺眼的心理师,所以我就选择回京了;到了北京之后,我一犹豫、一耽搁、一狠心,主意就变了,决定跑泰山去跳崖自杀;好不容易爬到山顶上了,也不知道是想通了还是没想通,我又不高兴跳了,就灰溜溜地滚回北京了……

我觉着,在生活面前,我就是一个吃了败战的逃兵,一逃再逃。

问题是,接下来,我还能往哪逃呢?好的是,眼下还好办,因为在这偌大的北京,除了西山脚下的小屋,我实在没地方可去的,也就不必费心力思考那不着边的问题了。

在去西山的路上,我费了好大的心力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玉树临风的心理师,我怎么就把生活过成这个样子了呢?一副好牌打得这么烂,实在太闹心了。

我估计我的生活跟电子产品一样,一定有「漏洞」,才成这样。

不必说,要说有什么漏洞的话,那一定是我的人性上有了漏洞。我估摸,正是因为人性上有了漏洞,我才染上那一大堆不讨人喜欢的特质,比如说懦弱、自卑、嫉妒……

我认为,这些是生命的污点,是人生的绊脚石,得收拾掉才行。

 2.

有意思的是,我注意到了,很多人跟我一样,无法接受自己懦弱、自卑、嫉妒这一类的面向。

为此,他们瞧不起自己、恨透了自己,甚至还要跟自己过不去。

比如说,他们想到自己爱慕的、倾慕的、仰慕的人被欺负了(那么多人给崔老师使坏就是一例),自己连屁都没敢放一个……每每想起这屁大点的事儿,就怒气难平,恨得牙痒痒,忍不住要狠狠地抽自己几个嘴巴子,好让自己长点记性——下次也要这样抽别人。

再比如,他们跟比自己长cháng)、比自己阔、比自己俊的人在一起,就要了亲命了。他们感觉哪哪都不对劲,浑身不自在起来,总想着别人会不会跟自己一样——也小瞧自己?

还比如,在学习、工作、比赛中,他们看到别人把自己甩在了后头,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撞上了更好的运气……就眼红了、脑抽了、胸闷了,心里头也特别不是滋味儿。

…………

有些人嫌折腾自己还不够,干脆把这类愤怒情绪投射到有类似面向的人身上,折腾起旁人来。

 3.

当然了,让他们——不必说,也包括我——不能忍、受不了、快发疯的,不仅仅是懦弱、自卑、嫉妒;此外,还有小气、自私、贪娈……他们觉着,这些特质,或者说弱点,就跟蚂蟥一样死死地吸附在他们身上,都快要把他们的灵魂吸干了。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他们一个个的看上去都那么痛不欲生了。

依我看,他们之所以要这样为难自己,无非出于这样两个原因。一是,他们都有一颗向「善」的心;谁敢说这不是值得鼓励的?二是,他们对「善」的了解还停留在涸泽而渔的水平,以为收拾掉「恶」(水),就可以拥有「善」(鱼)了;问题便出在这儿。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观察中,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恶」就好似人性中的水土,正是它培育、滋养了「善」。

你想呀,「恶」与「善」这样水乳交融,谁若是要刻意地把「恶」收拾掉,那不就意味着也要把「善」连根拔起嘛?

…………

这里要交代一下的是,关于「恶」与「善」有很多解释,比如说文学上的、宗教上的、哲学上的……但是呢,很多人根本管不了那许多的,在他们眼里,自己不想要的、要远离的就是恶的,自己想要的、愿意亲近的就是善的;就是这么回事。

比如说,小时候,我不喜欢吃鸡蛋黄,那么我觉得鸡蛋黄就是恶的;我喜欢吃鸡蛋白,那么我觉得鸡蛋白就是善的。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善恶的判定,往往是随意地、生硬地将同一个事物一分为二,然后待见一个、不待见另一个。

…………

我觉着,这不是善恶分明,而是惹是生非,纯属跟自己过不去。

 4.

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该如何对待人性中所谓的「恶」呢?

要回应这个问题,我觉得把「善」与「恶」之间的关联类比为鸡蛋白和鸡蛋黄是不够的;为了能更直观些,我们不妨就更粗暴些,把它们之间的关联类比为吃喝与拉撒。

我们都知道,有吃喝就有拉撒,这免不了的;但是只要做到不随地大小便,不污了别人的眼睛和鞋底,就没话说了。

对于「恶」,还不是一样?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多不好,只要不给别人使绊子,不坏别人的好事,就没啥不好意思的。

要知道,「恶」是人人都有的,只是因时、因地有不同的表现。

或许有人会说,他一想到自己人性中的「恶」,就不痛快;这还有没有救?其实,这要做的就是接受「恶」的存在。

这就像接受了大小便的存在,大小便的恶臭就没那么不能忍了。

不过话说回来,「接受」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很明显,很多的「接受」都是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作出的不得已的选择;这不是「无能」嘛?这不是啥潇洒的事儿。

此外,在「无能」里,我们感受到的往往是懦弱(别人敢改变现状,可是我不敢)、自卑(别人能改变现状,可是我不能)、嫉妒(别人有改变现状,可是我没有)……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接受不了某件事,而是我们接受不了能够接受那件事的自己。

 5.

要我说,对于人性中的「恶」,若是单单停留在「接受」的层面还不够高明,会被人笑话的。

高明的是,在与「恶」和平共处的过程中,还能隐隐体验到或多或少的快感,就像很多人在大小便时能体验到快感,甚至能放肆地吹着口哨、哼起小调来一样。

问题是,怎么做到呢?我到西山脚下了,还没想明白这个问题。

为了帮助自己思考,推门进屋后,我撂下行李,就宽衣解带坐到马桶上去了。说实话,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光着屁股坐在马桶上好像还真能帮上一点忙,就跟我以前一筹莫展的时候,捏一根香烟、转一支钢笔、翻一下白眼一样,装腔作势地搞一下,就能起到一点点效用。

…………

嗯,我算是明白了:这秘诀不在于马桶,也不在于香烟、钢笔、白眼,而在于「装腔作势」。

…………

也就是说,要想体验到那一点快感的话,我少不了也得对人性中的「恶」装腔作势地搞一下。

至于怎么装腔作势,那我就得好好设计一下了;私人订制才成。

 6.

想到这儿,我就想起时常听到有人嚷嚷说人性如何如何,大抵都是在放大人性——尤其是别人人性——中的「恶」。常被点名的,比如说小气、自私、贪婪……

在我听来,这就像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捂着口鼻大声嚷嚷说,谁谁谁放了个屁;这何必呢?

说句粗(通)俗的话:「恶」不是人性的全部,就像拉屎、撒尿、放屁不是肉体的全部一样。

 7.

唉,先不管别人拉屎、撒尿、放屁的事了,还是想想我该怎么装腔作势吧,这才是正经事儿。

不过,我估摸,在很多人的心眼里,装腔作势多半也是一种恶。

未完待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