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明白简书了,也许是我太简单太纯真了。本着不吐不快、一吐为快的精神,列个单子。
1.首页推荐
据说是一种智能算法,根据用户偏好推荐文章。这个倒是很流行,但是有几点搞不懂。
一,几个月甚至几年前的文章为啥推荐给我?是我的口味太独特导致么新鲜供给么?不对吧,推荐给我的经常都是八卦、娱乐类的,这类文章在简书多得很,以至于经常有一种打开头条和网易新闻的赶脚。
二,举个栗子,我去你家做客,你摆了一桌子菜。我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嘴里,嗯,好吃,我又吃了一块。你马上启动大数据分析:“翠花儿,别的菜都撤了,再上十盘红烧肉!”别介呀,我还爱吃豆腐呐!你要吃吐了我啊!现在的推荐就是这样,看了反胃!读者会迷失在恶性循环里。看的越多,推荐的越窄,最后落入泥沼里。
2.简书钻啊贝啊啥的
净整这没用的,还弄得那么复杂。简书不再简,弥漫着铜臭。反正我没心思研究那些规则玩儿法,那些对写作没一分钱帮助。
但是!问题来了!你又不得不去了解下简贝,因为申请连载要用!你得用钻换贝,要很多周才换成!养的猪都快出栏了,换的贝还没影儿!图个啥?要钱明说!没有。扭扭捏捏地这么矫揉造作暧昧不清,弄得我整天惦记着,跟谈恋爱似得。
3.投稿
没啥有热度的专题,投了没人看。不投也罢。
4.付费连载
目前来说,我觉得是鸡肋,甚至得不偿失,不开通为好。也许以后会运作起来吧。
5.工作人员
高冷……
6.日更
为写而作,原本很美好的事情成了任务和差事,这不是亵渎写作么?
再举个栗子,日复一日,为日而日,如何石更?
7.目标读者
既然标语是创作你的创作,那么请问,谁是观众?写给谁看?其他的创作者么?
那就有几类结果,一是文人相轻,互相看不上眼,懒得看。二是文人相亲,报团取暖,礼尚往来,互相点赞,实现共同繁荣。三是膜拜大神,在大神面前我们秒变读者,组团观摩学习。突然豁然开朗,原来我就是读者呀,创作只是我的无病呻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书于我,目前就是一个很优质的排版工具,我会深刻反省,不再吐槽,加班观摩,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实现创作。感谢简书,感谢政府。
这么好的APP都免费用了,还要什么连载,还要什么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