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什么你容许陌生人成功,却无法忍受身边人发达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新年又来了,祝福短信即将轰炸,请大家做好防护,珍惜手机,保护头脑,以免被各种假惺惺的群发信息迷晕。

说假惺惺,肯定有人要骂。

但别急,请听我说。

之所以说假,是因为我们都没有想象的,希望别人混得好。

你在群发短信里说,朋友,祝你发大财!但对方真的发大财了,你会觉得特别不是滋味;

人就是这样的虚伪。

比之于身边人发达,我们潜意识中更渴望的,是看到他们灰暗、贫穷、弱,反正怎么折腾,都比不上自己。

《当你熟睡》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男主角秃顶、肥胖、单身、穷、丑、挫,总而言之,是我们触目所及处,那最不被人正眼瞧的一类老屌丝。

他当然不快乐。也因此,他看不惯身边快乐的人,于是极尽所能,摧毁他人的幸福,让大家都同化成和他一样阴暗抑郁的物种,方才甘心。

他私闯民宅、偷窃、威胁、杀猫、迷奸、杀人、借腹生子......无所不用其极。

对于一个以恨意为食的人,一切的青春、喜乐、安宁,都是他要吞噬的对象。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极品败类为什么要这样?

用一句话来解释最为精准:“只有一样东西能让我们平等,那就是痛苦。”

我怀疑《当你熟睡》的主人公,就是把它当成了座右铭,并践行始终。

这种“你过得不开心,我也就开心了”的行径,不止在电影中繁衍,它诞下的子嗣,遍布五湖四海,横行海陆空、欧亚非。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小镇女人一直对光芒万丈的玛莲娜耿耿于怀,直到她长发剪短、发胖、平庸,变得和她们并无两样,小镇女人才接纳了她。

吕后一直对美貌的戚夫人怀恨在心,直到将她做成了人彘,才消除心头大患。

而在你我的生活中,只能容你失败,不能容你成功的例子,同样屡见不鲜。

古龙说,最亲近的人,往往就是你的敌人。

从前有多爱,现在翻脸就有多快。

从前有多好,现在骂得就有多粗暴。

从前有多亲近,现在的倒戈就有多虐心。

人生于世,就不得不与他人争夺资源。比如财富、权力、配偶。于是,每一个身边人,都是竞争对手。

这种不由自主的竞争,带来的就是永无止息的社会比较。外貌的、能力的、心智的、背景的、财富的……拥有的多寡,决定了地位的高低。

但这种比较,也会选择对象。

我们不会与陌生人较劲,因为群体不同,他们造不成威胁。

范冰冰再美,不会跟我抢隔壁的王二;

李嘉城再富,不会天天开着劳斯莱斯来我单位上班;

我们只会与身边人终生打擂,默默叫板。他们的处境,也成了我们定义自我概念的来源。

两个中间圆圈是一样大的

但我们会觉得,图2的更大,图1更小。这就是比较产生的认知谬误。

在社会比较中,也是一样。

当身边人是丑逼,我们就觉得自己美丽或英俊;

当身边人是傻逼;我们就觉得自己聪明;

当身边人是low逼,我们就觉得自己高大上。

推而广之。他们强大,你便自觉懦弱;他们厉害,你便自觉失败;他们是超人,你便自觉是虫豕;他们今天LV明天Hermes后天又来了一打PRADA,你便自觉穷得叮当响;他们努力逆袭成为人上人,你便自觉碌碌无为浪费粮食。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相对剥夺。

即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会产生一种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

陌生人与我们无关,他们的晋升与发达,相对剥夺感微乎其微,所以,我们会接受他们的成功。

朋友不一样,都是地位相同的人,突然一个人高不可攀,平视变成仰望,强烈的落差感当然会让另一人不爽。

《三傻大闹宝莱坞》里说:“当你的朋友失败时,你会很难过;当你的朋友成功时,你会更难过。”就是这个道理。

乞丐从不嫉妒富翁,却会嫉妒比他混得好的乞丐。

丑逼从不嫉妒美人,却会嫉妒比她嫁得好的丑逼。

因此,《当你熟睡》中的主人公与周围人相比时,发现只有自己不快乐,产生强烈的摧毁欲。

嫉妒发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淫,一种是伤害。

这里说的意淫不是幻想,而是一种阿Q式攻击。

比如你的美女同学开宝马,住豪宅,你便在背后说,心机婊,白莲花,绝对是利用潜规则上位的。我要是有她那么不要脸,我也年薪百万了。

你的一朋友很成功,便说,还不是拼爹,要不是有后台有背景,他能有今天?我要是有那样的爹,别说总经理,就是董事长,我也做得下来。

人之所以如此酸叽叽,是因为看到了差距,但又无法消灭这差距,便只能贬低对方的成就,让对方变低级,来达到内心平衡。

等到对方在你的意念中,被推入某个莫须有的大坑,你得已俯视他,便心平气和,继续心安理得地懒惰下去。

因此,这种意淫对自己产生的直接影响,便是拒绝进步。久而久之,你就成了一个怨妇,成了“寡人无疾”的蔡桓公,出了任何事,只知从他人身上找问题,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当然,这种状态虽然让人不齿,但好在并不伤害他人,还不算过分。

但到了实施阶段,就逾越底线了。

伤害分语言伤害,和行为伤害。

语言伤害即《当你熟睡》中男主对女主的短信骚扰,那个作家的朋友的流言攻击,还有各种造谣传谣、诽谤诋毁。

行为伤害即电影中的杀猫杀人迷奸,对他人造成切切实实的伤害。到了这一阶段,那就是自寻死路了,毕竟,我们还有法制。

嫉妒人人都有。

但之所以我们没有变成一个阴暗的怨妇,是因为还有另一些像绳索一样的东西,将自己拔离于阴影:向上的力量,从善的本能。

因为向上,所以我们正视差距,努力去接近偶像;

因为从善,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良知,不去伤害他人。

假若你还在嫉妒,无从摆脱,请努力寻找自我价值。

她能歌善舞,你能写会画呀;

她善于社交,你擅长赚钱呀;

她会用大腿勾引男人,你会用才华征服世界呀。

郭芙蓉说得好,世界如此美妙,你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耽溺于比较,会对自己形成巨大的内耗。它会威胁自我认知,让我们随时处于低人一等的幻觉。为了抵抗这种伤害,心理防御机制自行启动,导致昼夜不安、焦虑、烦躁、抑郁。

人生于世,究其根本,不是为了与身边人攀比,而是要证明自我价值。

当你认清自己为何来到世间,知道自己方向何在,生命就定了锚,难以在花样迭出的比较中左右动荡,失去本心。

为朋友的成功伤神一生,都无济于事,时光依然被蹉跎,心力依然被荒废。

不如低下头来,在生活的土壤中,开始为自己种植,开枝散叶,生花结籽,才有可能在秋日,看见自己丰盛的一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