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微课《养育男孩的三个关键期》我讲到玩游戏这件事。
曾经的我也走入了误区,不让女儿玩游戏,不让她看电视。
关wifi,拔数据线,甚至赏过大耳括子......
为什么?
因为她从幼儿园放学回来拿了手机就放不下,一开电视就看喊打喊杀的光头强,苦口婆心听不进去呀......
我嫂子劝我,“现在还有几个小朋友不玩游戏,不看动画片的?没有好不好?你家的不看,在学校怎么跟同学聊到一起?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啦?”
是呀,我自己上高中的时候,同学讲周星驰的电影,我就接不上话。
因为小学到初中,我妈都不许我看电视。
“你还记得你哥那个胖胖的同事吧,他儿子从小学开始就在玩游戏,以前家里没电脑他陪着去网吧玩,现在成绩挺好的,也没对游戏上瘾之类的,正常得很。有的同学家里不准玩游戏,明年就要考高中了,天天在网吧里,打都打不出来,成绩一塌糊涂,家长只求每天孩子能回家睡觉就行。”
是呀,堵不如疏,还是正面引导比较好。
因为不管我们承不承认,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把游戏、电视屏蔽掉,也不太可能。
所以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以下5个方面,正确的引导孩子玩游戏,看电视。
1、约定时间
在孩子自控力不够强之前,我们可以先帮孩子控制时间。
和孩子商量好,什么时间玩游戏,看电视,看多久,双方如果不遵守会有什么结果。
我今年就和孩子约定好,从幼儿园回家到吃饭这段时间和饭后半小时玩游戏,看电视,其他时间不可以,如果不遵守,明天就不能玩,还想玩就要等到后天了。
设置好闹钟。时间一到铃声响起来,孩子一般会马上把手机或ipad拿给我。
但有一种情况,孩子刚好玩到兴头上,要求再玩五分钟,我们可以适当的变通一下。但时间一到,马上执行。
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孩子有些耍赖,我们只需要温柔的坚持就好,不管孩子提什么无理要求,我们都笑着说“不可以”,她知道我们的底线后,也会比较平静的接受事实。
2、内容筛选
我是不喜欢女儿看喜洋洋、光头强之类的动画片,里面有一些暴力场面,孩子一看就很快学会了。
所以我给孩子看迪士尼电影,看海底小纵队之类的。
如果有需要可以留言,我直接发给你们,都是英文版的,孩子虽然听不懂,但照样看得津津有味。
我们从源头上把关,把对孩子有益的内容筛选出来,既让孩子开心,也让她受益,我们也能放心。
3、明确指令
墨菲定律说,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时间到啦,你别玩游戏啦,别看电视啦!”
可是,我们越提醒,孩子越发玩得停不下来。为什么?
因为孩子记住了我们反复强调的“别”做什么,但我们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明确的意见:你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
如果我们直接对孩子说,“请你去写作业。“
他听了多舒服呀,妈妈尊重他呀。
所以告诉孩子“做什么”比“别做什么”效果更好。
4、严重后果
长时间玩游戏、看电视会影响视力,影响身体健康,我们都知道,而且也一遍一遍的告诉过孩子。
但那又有什么用?孩子听到又不等于知道。
我们要让孩子体验眼睛看不到的不方便,蒙住他的眼睛,哪儿也去不了,有好吃的闻得到拿不到,小伙伴们都在玩,他只能坐着听。
孩子很快就受不了了,我们只要在这时把问题抛给他,“你会怎么爱护你的眼睛呢?“
他自己会说出一大串的答案,“我只看一小会电视”,“我做眼保健操”…
他有了体验,就有了感受,有了认知,就会有行动。
5、有效陪伴
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游戏?
因为我们都各种“忙”,忙做饭,忙做家务,忙聊微信…孩子感觉不到关注,很无聊。
如果我们用心陪伴孩子,倾听他们讲话,陪他们做手工、一起阅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是根本想不起来要去玩游戏、看电视的。
我女儿同学大果果家,在他奶奶的影响下,只要他在家,全家没有一个人玩手机,也不看电视,就陪着他玩、看绘本。
实在有工作上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会进到书房去处理,不在孩子面前拿手机。
这奶奶满头银发,智慧满满。
也许我们做不到,但每天拿出固定时间来陪伴孩子还是做得到的,是不是?
通过将近一年的调整,慢慢的,女儿的生活规律又充实起来,除了在约定时间看电视、玩游戏,一般都不会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我们还利用晚上的时间讲故事,录制的88个故事捐赠给了公益节目,到昨天为止我的喜马拉雅“童童和妈妈讲故事”的专辑共录制了108个故事,女儿的同学都有听过,她自己也觉得特别自豪。
这也是意外之喜啦!
本文由“家庭教育指导师加倍”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
我是加倍,5岁童童的妈妈,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
欢迎大家加我的微.信.公.众.号:家庭教育指导师加倍,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
我是喜马拉雅主播,欢迎大家收听我的喜马拉雅节目:童童和妈妈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