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下简书自己写的文章,读的人寥寥无几,有的三五个,最好的几十人,也就这样了。我发现,其实我还是很在乎读的人多的,但我知道,写的不好,点赞当然少,是我的不足。而且好像现在《简书》好象改了推荐的机制,推荐的多跟教学写作扯上关系,只要你是写教人写作的,比较容易通过推荐,得到较多的观众。但我认为,过多写作的体会推荐,有点像是帮《简书》做宣传广告,帮他拉人头上流量一般的无聊勉强。文学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式形应该是变化多端的。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迹,书之不尽,写之不完,非三言两语之功所能加以描述。而作为平台的首页推荐,当以文学为瞻,民族的灵魂精粹为要,倡导积极向上的思想为出发点,站在应有的高度上有的放矢,生存与理想并举,不能过于势利,歪则,就成上梁不正下梁歪了,平台,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功效。是否危言耸听,大家心之肚明,断因不会我之片言只语而致功德崩塌,如属谬论,大可一笑而过。
其实,我也免不了喜欢看一些作家的经验,寻求进步。也同样喜欢别人点赞带来的虚荣,就如同免不了每天要吃早餐的习惯一样,这嗜好已经根深蒂固。但我却不喜欢跟人互粉来互捧。写作,若只求粉丝,只求关注,只求违心的赞誉,就脱离了创作的初衷。写作,应该是自己灵魂深处的自由奔放,是自已内心深处对某些观点的深刻理解,是你自身——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空前绝后的——最骄傲的——最金贵的——最聪明睿智的王者,莅临人世一回的完美体念。完美如您,怎可让平庸而枯燥乏味的文字来代表您绝美的视角?怎能容忍有气无力的呻吟成为您的梵音天唱?万万不可!断断不能!您美好的情感跟大多作家甚至是伟人一般的深远乃至超越。现实的差距,您与卓越也许只差一门窗之隔,一台阶之遥,一克守之寂寞,一淡泊之心灵,一守恒之执念。看似不远却远,以为不难实难。难的是起点,远的是终点。而事实上如果写作如果只为写作而作,只为完成一定数量的文字排列而死搬硬套,那么写出来,挤出来的文字也是无生命力,无灵魂的,只是一堆比较顺眼的文字排列而已,当不得真,也没人在意,更不会产生影响。这样的结果,是写作者的悲哀,是阅读者的痛苦,是那些一味倡导人多写多练的人的病菌。没人喜欢垃圾,但现实中人人都在不知不觉中生产出各种垃圾。素质好意识好的有自制力的能有意识地加以制约控制,该收集收集,该隐藏的隐藏,该消毁消毁,努力让自身多坦露多一点有用的东西面世,如那些名人作家,之所以成为名人,不因他家业是否雄厚或者贫困,也没人关心他是否英俊潇洒还是残疾,是他独特的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传达的个人理念为人称颂。他产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为社会认同,所以得名得利成名人,受人尊敬。怕的就是无为而治般的纵容自已,不介意自已的随手,任性而为,随意制造垃圾的陋习。写作不为文学的本身艺术素养,一味好面子求虚荣,乱写乱抄袭乱复制,自己看着顺眼,能自娱自乐也就罢了,求人互粉,互吹嘘对方,达到得钻得流量,好象没这个必要。有人专门花心思,求得一饭之赐,靠这来过曰子,那我没话说,只是别不择手段,偷龙转凤,转变着手法变他人之创作为自创,在各平台变现上榜,这是对原创最大的伤害,让人不齿,让人愤怒,为世所不容。正所谓‘盗亦有道’,沦落到做盗贼,都有义气仁义之规则,容不得去胡作非为。而堂堂正正做人,有些原则更应该恪守,写的好不好,喜欢的人多不多,更象是一个努力表演的艺人结束了期待用掌声来落幕一样,达到心理安慰与肯定。但用不着违心去给人戴高帽子,是好,加关注看作文甚至来些互动赞赏,不好,看完之后出于礼貌,出于以前的不了解互粉了默默走开也就算了,不取消不再关心,慢慢让他成了一个摆设。有些对号入座的人很醒目的跟我取消了关注,我松了口气,立马找到对方,放出了他的替身,还他一片自由,同时祝愿他文坛得意,一马千里,取关是我的损失。这是我写作的底线,也是我的初衷,有点高大上,有点冠冕堂皇,无妨,我是这样想的,尽量着做。
写的好了,分享经验,是一种态度,一种回馈。但好与坏,断不能用流量一语中的,好的作品是经得住岁月考验的。流量,是当今社会快节奏高时效的一个代名词,代表着关注度与影响力,是现代社会的观点速递,是一个信息快餐饭盒。社会风气与时势影响着读众的喜好,如喜欢体育的知道谁是乔丹、贝克汉姆、刘翔、姚明;喜欢政治的懂得何谓‘一带一路’,‘金砖五国’;喜欢文学的关心徐志摩的情感,金庸的侠义,琼瑶的爱情观;喜好花边八卦的了解谁家的老母鸡下了多大一只蛋,掌握范冰冰的密切动态,知道凤姐又出来造谣了。而花边新闻则占据着流量的绝大部分份额,代表着当今社会民众的一种普遍心态,庸俗,好奇,无聊,寂寞。以我写的文章为例,我得流量最高的文章,就是《好心》,有500多人流览,数人点赞。我投稿较少,也不知道他们为何而赞,但我知道为何这文章在我所有的文章中阅读量最多,盖因为我有个低俗而暖味的开头,迎合了时下众多的阅读喜好。而文章的本身特点,无人能言。人们关心的不是文体本身,点赞的大概只是为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大多人可能只是出于猎奇的心理,对我暖味的开头感兴趣,读来又嫌后劲不足,选择默默的离开,失望而归罢,连骂上一二句骗流量之类好象都嫌费劲。想来有我能力上的不足,也有我创作初衷的遗憾,却显示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也是文学的一种歪风,对哪类文章的喜好暴露了个人私心的欲念与追求。就象现在很多人喜欢在车身后盖上贴上些抖音文字,多的是暖味的挑逗,嚣张的挑衅,谦虚的炫耀。都是旧社会黑暗势力的一些下作滥情,却被大众引为一种时尚,昭告天下,招摇过市,拿肉麻当有趣,拿显摆当品味。摆个图标也就算了,配上文字,当真是亵渎了文学的神圣,玷污了艺术的格调,是文学的真正悲哀。尽管寥寥数语,跟文学都扯不上边,但文字的应用,民众的认可到如此地步,再回首,算,还是不算?
无意去站在一个自我标榜的高度俯瞰社会,我也只是随心所欲的反省,随心所欲地有一句没一句分享所思,尽量把文字写简明轻快,尽量地讨好每一个读者,在我认可的范围内,让它们诞生趣味,读来不会头痛脑胀,能让你会心一笑最好,其他也就是奢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