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父亲建造台阶的故事。今天,有幸听了秦君老师对这篇课文的解读。
秦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三大板块:梳理结构、挖掘内涵、赏析质疑。梳理结构设计了三个问题:1、父亲为什么要建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屋?2、父亲怎样造起一座高台阶的房屋?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挖掘内涵主要由书中的两句话来领会父亲的情感。赏析质疑则是由学生提出一个个精妙的问题,老师引导解答。
在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教学的细致用心。让学生认识父亲时,有许多学生用自己的话泛泛而谈,但秦老师让学生必须在文中找到依据,用文中的话回答。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圈划出关键词,挖掘小说的深层含义。讲到入情处,甚至自己表演起来,观者顿觉进入到情境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甚至和平时生活联系起来。
虽是让学生质疑,又无不蕴含着教师的智慧。从学生的一个个问题中,更深入地挖掘了文中的内涵。
虽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但老师由表及里、由课内引申到课外,于无形中向学生传输了小说阅读的方法:依据文本、挖掘深层含义、人物思想感情揣摩到位。相信学生在做课外阅读时肯定也能灵活运用。
作者笔下的父亲,最后终于建成了有高台阶的房屋,但父亲也老了,父亲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呢?从秦老师对学生问题的解答中,我其实也读出了从文本中挖出的这样的问题,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父亲为了抬高地位,劳碌了一生,最后身体也垮了,坐在高台阶上,自己反而不自在了。无疑父亲是勤劳朴实的、坚韧不拔的,可以用英雄来定位他,但又带有悲壮的色彩。如果父亲不建造房屋,或许他的身体就不会垮。父亲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在肯定父亲的同时,同时也要敢于直面人生,不要过多地在意别人的看法。
跟着秦老师走进文本,踏上台阶,我也学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