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汕尾中学历史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汕尾中学是我的母校,如果你在百度百科上输入“汕尾中学”,你可以查到她的历史,但是上面说的内容其实还不够完整。

百度上说的汕尾中学创建于1942年,在2012年迎来70周年华诞,其实她的历史远远不止这么久,因为她的前身是一座创建于1924年的基督教会学校,而且还是一所不招男生的女校,有外教教授英文和其他知识。下面,请跟随我收集的资料(部分资料来源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有些来源于网上的历史网站)来看看这座有着基督教办学历史的学校,看看她浪漫和富有人性的过去...

Opening of Girls' School, Swabue, China, 1924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汕美(尾)嘉德女校落成开教,她是基督教汕尾教会兴办的女子学校,首任校长是人称董姑娘的董玛丽教士,原址在现在的汕尾人民医院。

Pupils and teachers of the Girls' School, Swabue, China, December 1924

汕尾嘉德女校师生合影,汕尾,中国,一九二四年十二月

注:二排左五是在汕尾当地极受市民爱戴的嘉德女校首任校长董玛丽教士(大家昵称其董姑娘)

Class and teachers , the Girls' School, Swabue, China, 1934

汕尾嘉德女校学生与老师合影,汕尾,中国,一九三四

Church meeting, Swabue, China, August 1947

1947-08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ibraries

Abstract: "Hai-lok-hong district general church meeting (Swabue), August,1947." MaryPaton is in front row, third from right.A set of photographs collected by Mary Patona missionary with the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in Swabue (near Shantou), 1914-1949.

收藏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拍摄于一九四七年八月的中华基督教会海陆丰第二次大(和)会照片,地点基督教汕尾教会学校。

Class of girls, Swabue, China, 1946

汕尾女孩(汕尾教会福音医院“乌楼”门梯前合影),一九四六

Church interior and congregation, Swabue, China, 1947

"Memorial service to Rev David Sutherland in Swabue Church, August 1947." Rev David

Sutherland was a ministerial missionary in Swabue from 1898 to 1923.

A set of photographs collected by Mary Paton a missionary with the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in Swabue ,1914-1949.

教堂内景与聚会情况,汕尾,中国,一九四七

图中进行的追悼会是基督教的追思会,悼念兰大卫牧师。清光绪廿三年(1898年),英国传教士兰大卫牧师来汕尾港发展基督教(新教),在新兴街直巷(后称礼拜堂巷)新扩建一座礼拜堂。1937年,英国传教士董玛利在英教士住宅旁侧再建一座新型西式住宅(俗称姑娘楼),并改建汕尾礼拜堂,大门朝向新兴街,装修堂内讲坛,当时汕尾信徒有700多人,教会活动相当活跃。兰大卫牧师当时在汕尾基督教会是极其受人尊敬的一代奠基人物。

Tsak-kia School class, Swabue, China, 1949

汕尾私立作嘉中学附属小学(作嘉中学是原作矶中学和嘉德女校合并而成的,为现在第三小学,分教处则为第一小学/继彭小学)第一届毕业生暨全体教师留影(前排正中是董姑娘董玛丽教士),照片拍摄于一九四九年六月。一九五零年作嘉中学与坎白中学(由汕尾盐场创建于一九四二年)合并为海丰第二中学,后来改名为汕尾中学。

Church, school and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Swabue, China, ca 1946-49

Description

"Swabue officals: Minster, elders, deacons, School board of directors, Hospital Board of directors."

A set of photographs collected by Mary Paton a missionary with the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in Swabue, 1914-1949.

汕尾教会学校医院职员欢送董姑娘(董玛丽传教士)回国合影,汕尾,中国,一九五零解放后,有关宗教活动受限,教会医院、学校开始慢慢交归国有管理,部分传教士回国。

有关历史:

汕尾基督教会是由英国基督教(新教)长老教会派驻中国岭东西教士会于是1856年来汕尾创建的。初建礼拜堂比较简单,设在汕尾东社二马东路制盐局隔邻的一所平房。首任长老王可均(相当会长)。尔后有赤霖泰、王茂贞等继任。按英国长老教会制度称“汕尾基督教长老会”。与汕尾、海丰、陆丰等基督教会同属于英国长老教会系统。

1898年英国传教士兰大卫牧师来汕尾发展教会,新扩建礼拜堂一座,地点在汕尾东社新兴街直巷(后称礼拜堂巷),1900年并在该巷直落到二马路口一带连接创建作矶中学及福音医院,成为礼拜堂、学校、医院三位一体的结构,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兰大卫兼任作矶中学校长,英国医生万以安任福音医院院长,礼拜堂附设觉新初级小学,本地传教师任校长。

1898年又在东社水仙巷濒海地区建二座西式楼房,作为英教士住宅,一为牧师楼,一为医生楼,因楼房墙壁涂抹浅黑色,当地人称之为“乌楼”。范围内土地面积包括花园、球场等场地约2000平方米。

1920年兰大卫牧师退休回国,由英籍传教士龙良安牧师继任作矶中学校长,并派来英籍传教士董玛利姑娘。董来汕尾后,在英传教士住宅东侧创建一座嘉德女子学校并兼任校长。

福音医院院长万以安退休回国后,陆续由英籍医生来继任院长。至1924年则派来英籍医生裴义礼接任院长。

1920年由王文惠任长老,施如玉任执事,执事是协助长老管理会务的,长老和执事都是由教友选举出来。

1927年董玛利等重来汕尾恢复教会、医院和学校。嘉德女校校长改为当地人王占娜(女)提任,作矶中学校长改为王绳武提任。医院院长仍由斐义礼担任。

1932年巩固教会增派卫戴良牧师。

1934年建立浸信会礼拜堂。地址在二马西路。

1937年董玛利在英教士住宅旁侧添建一座新型西式住宅(称姑娘楼)并改建汕尾礼拜堂,大门朝向新兴街,装修堂内讲坛。当时信徒约有700多人,教会各种活动颇为活跃。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日寇陷境,由于中、英、美、苏联盟抗日,英教士全部撤离汕尾回国,福音医院被日寇拆毁,教会停止活动,学校停办。1941年浸信会礼拜堂又被日寇拆毁。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董玛利、裴义礼、卫戴良等重来汕尾,并增派女传教士殷恩华姑娘。作矶中学与嘉德女校合并,改名为“汕尾作嘉学校”,殷恩华姑娘任校长。

1947年暂借英教士住宅“医生楼”作为临时恢复医院门诊部(因原院被日寇拆毁)。并在门诊部西侧搭建二座活动房屋作临时病房。另又加建一所平房作为麻风病门诊部,开辟麻风病治疗。

1948年又在田墘、捷胜两镇开展麻风病巡回治疗并设治疗站。每逢星期五、六由医院派医生前往治疗。1949年捷胜麻风治疗站扩展为汕尾福音医院捷胜分院,聘蔡惠医生为院长。

汕尾福音医院创建前,海陆丰尚未有西医治病,福音医院为培养当地西医人才,建院后附设西医学学习班,每届3至5人,以临床实习为主配合医书译本授课。从创办开始以至1951年止,共计毕业医生50余名,分布在海陆丰各地开业行医,业务技术较高,取得一定成绩,显有盛名,从医学史方面看,福音医院可尊是本市西医学发源地。

解放后1950年教士、医生回国,汕尾基督教会与汕尾浸信会以及海丰、公平、沙港、品清、捷胜、遮浪、东海、大安、南塘、碣石、甲子、博美、东山等14个礼拜堂会联合成立“海陆丰教区理事会”,脱离英国教会实行自立,会长王文惠,聘请胡若霖牧师为干事。1951年王彼得任福音医院院长。同时,英教士会将前所创置在汕尾的住宅区包括医院学校一带所有房地产由岭东大会英教士立契送给汕尾基督教会。

1951年底汕尾福音医院和作嘉学校为我人民政府接收,改名为“汕尾人民医院”和“汕尾第三小学”。

1952年汕尾与全国一样进行土地改革,教会暂停活动。礼拜堂被各单位借为他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汕尾基督得以恢复活动。教友分三个聚会点,暂作家庭礼拜,1984年落实房地产归还礼拜堂,成立新机构——“汕尾市城区汕尾基督教会”,从属于广东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广东省基督教协会(简称两会)。首届堂委主任王志浩、二届施哲生。至1996年止教友(信徒)1700多人。1989年1月,教友施特生任汕尾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第二届委员。教友杨信任汕尾市城区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人民代表。1997年牧师刘乾任汕尾市城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常务委员,施哲生任委员。

— The end —

图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