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春节之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喀喇昆仑高原哨所(图片来自中国军网)

春节,一个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一个理当万家欢乐庆团圆的日子,在这个主题之下,我看到了有点年纪的书友们对童年时单纯快乐的回忆,对己逝传统习俗的缅怀,也看到了年轻人对年末归家团圆的渴盼,还有他们对父母逼婚相亲的唠叨的畏惧……

      可是此刻,当我读完网络小说《闪婚老公太抢手》之后,在#春节之于你意味着什么#这个主题之下,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春节之于他们意味着什么?(这个“他们”指的是共和国的军人及其家属)

      2009年以来,我通过平板电脑阅读了不下200部网络小说,什么宫斗、宅斗、种田、修仙、武侠、盗墓、惊悚……均有涉及,唯独没有读过军婚类的,这次读鱼歌写的《闪婚老公太抢手》也是纯属偶然。缘起于1月17日上复习课时,有个初三学生做完堂课用手机偷看这部小说,找他谈话以后,出于好奇我也点进去看了,这下一发不可收拾,我一边跟着有书平台重读《复活》,一边挤出睡眠时间读完了这部147万字的网络小说。

      这部小说书名俗不可耐,文笔朴实无华,情节无甚令人惊艳的起落,甚至有些高潮部分的设置不符合逻辑性,但这部小说吸引我的是一个军嫂的心路成长历程,感动我的是那些牺牲小家的幸福甚至是个人生命而成就一国安宁的“最可爱的人”及其家属。

      小说讲述的是,出身于高干家庭的都城军区陆军总部一团正团长江浩,和一个普通小职员乔心唯的爱情故事:32岁的江浩在青梅竹马爱恋十年的女友“死去”五年之后心如止水,不堪父母的逼婚和频繁安排相亲;而乔心唯因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相恋至谈婚论嫁的男友与闺蜜滚床单滚大了肚子而“奉子结婚”,在爱情和友情的双重背叛刺激下,又要逃避继兄爱的表白,被母亲和继父家族逼着不断相亲,不堪其扰的两人,仅仅见过三次面就瞒着双方家长到民政局登记闪婚。

      对于出身平民家庭的乔心唯而言,江浩就是个高富帅,当他把房子车子的钥匙和银行卡交到乔心唯手里时,像个至尊的王者一样站在她的面前,嚣张地宣布,他可以满足她一切物质要求,而他对她的唯一要求就是:他需要随时响应部队的召唤,部队的很多任务要保密,不要问他去了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从第一次在民政局刚登记完,江浩就被一个电话叫回部队;第二次,两人试婚纱中途江浩再次因部队有急事离开;以后这样的日子也就成了常态,可是乔心唯班照上,日子照过,就算她的那个闪婚首长完全没当她这个妻子存在,她也无所谓,因为她不爱他,从没将这个人放在心上。

      可是这个虽然不谈情、不说爱,毫无浪漫可言的铁血汉子,却在她生病发烧时无微不至的给予照顾,乔心唯慢慢爱上了这个“一旦温柔起来”会“暖到你骨子里去”的高冷的男人;而江浩对这个既“乐观开朗”又“安静美好”的女子产生了从欣赏到爱恋的情愫。

      接下来两个人的爱情婚姻经历了“假死”的“青梅竹马”的华丽回归、为破获跨国制毒贩毒案江浩执行军令而离婚去做卧底、乔心唯为给儿子一个家而复婚、江浩为补偿长期无法陪伴妻儿的愧疚而转业、为对付海外雇佣兵团江浩重返部队等的一系列考验。

      这本小说最大的看点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关于两人的婚姻生活的描写十分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江浩从来没想过为了他的军人使命会赔上自己的婚姻,他是军人,但他也是男人、是丈夫,他执行的任务必须保密,他内心的斗争和煎熬无法向任何人诉说;又如,乔心唯她可以理解一个军人对军令的服从和执着,但是理解归理解,接不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她质问江浩:“一句军令如山,你连家都不要,你的眼里只有军令没有其他,为了国家为了你的任务,你可以牺牲一切?” “原来我在你心里,还不如一个任务”。乔心唯对江浩失望到骗他自己己堕胎,“带球”失踪,心灰意冷隐居江南小城,只想独自带大儿子……到后来乔心唯对江浩爱的“复活”,对丈夫重返部队执行任务的包容支持:“我知道你已经做了决定,并且无法动摇,我说这些是希望你上战场的时候不要分心,如果等不到你,最坏的结果我也可以承受……”

      乔心唯对自己的军嫂身份,经历了从茫然--->排斥--->厌恶--->接受--->理解--->体谅包容--->支持的过程。在看到江浩重返部队,带特种兵对付境外雇佣军团时,乔心唯做好 “……等着江浩凯旋而归,不管到时候回来的是人,还是灰……”的打算时,我差点泪奔。

      “结婚一年三个月加十二天,你有2/3的时间都在出差,你不在家的日子,我生病了自己熬,有事了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就是军人的婚姻生活;“军人的身体是国家的,生命也是国家的,为了国家可以随时不顾小家……”这就是军人的爱情,可是他们无怨,不悔!

      无独有偶,1月22日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家长(这位家长原在南京军区任职,现任某内地驻澳公司CEO)转发的《解放军报》一篇文章《全军最高哨卡,海拔5418米,迎来首位探亲军嫂》,文中提到有位叫谭杨的军嫂,半年跑步1300余公里,身体减重逾25公斤,先后跑烂3双运动鞋,她刻苦锻炼身体,只为能夠在寒冬季节勇闯昆仑雪巅,看望戍守在海拔5418米的河尾滩边防连的丈夫。河尾滩边防连驻守在喀喇昆仑高原之巅,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40%,长年冰封雪裹,环境恶劣。家属即使随军了也不能随队,常年与丈夫两地分居。高原,对每一个人公平而又残酷。军嫂谭杨翻达坂、过冰河、绕弯道,行程800余公里,翻越达坂5个,跨越海拔落差4000多米,她咬牙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呵!

      也许你会说《闪婚老公太抢手》只是一部小说而已,可是军嫂谭杨的牺牲和奉献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军人”,似乎永远和“牺牲”画上等号。在刀光剑影的战争年代,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牺牲生命;在风平浪静的和平年代,军人的牺牲又是什么?是驻守边关忍受寒风中的孤寂,是扎根深山哨所等待黎明时的凄清,是自然灾害来袭时一声令下的奔赴救援;军人的肩头担负的是保家卫国的责任,而军人的家属奉献的是小家的团圆和幸福。

      哪里有危难,哪里出现的就是橄榄绿或迷彩服,永远是这个最可爱的群体,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虽然对军人而言,“奉献乃本色,牺牲最崇高”,而对军人家属而言,从理解到接受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读完这部小说,我才真正理解了《十五的月亮》里的那句歌词:“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下面附一首诗让大家体会一下军人在对祖国尽忠的同时,对家人的愧疚之情:

《军人有种愧疚叫回家过年》

      作者:从前慢

发小微信询

我去接你,啥时回家

他说报告已打,刚呈上去

同学微信问

聚会定了,啥时回家

他说估计快了,就这几天

对象微信催

我想你了,啥时回家

他说永远爱你,等等等等

母亲微信说

军儿,回不来,就买点好吃的

他再也没说话,眼泪却如雨下

他心里知道

当了兵,回家过年

就是个美丽的梦

而他不想破碎

发小、同学和对象

好意的希冀

他告诉母亲

这个年不回去

然后

把休假报告

悄悄地夹在书里

他已想好

今年,陪祖国过年

早把愧疚压在

心底

是对发小、同学和对象的

更是对老父老母的

因为,他想感知

除夕夜

祖国的灯火阑珊

以及万家的欢声笑语

于是

放下愧疚

握紧手中钢枪

      春节之于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含义;而春节之于他们----坚守岗位的军人及其家属,意味着为祖国尽忠,意味着奉献和牺牲。

      谨以此文向春节期间仍驻守在祖国边防线上的所有军人和他们的家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17/01/26  凌晨

军嫂谭杨探访喀喇昆仑高原哨所,受到官兵们的列队欢迎(图片来自中国军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