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我们这一生,从出生开始,便在经历着种种离别。在人类所有的情感中,“离别”应该是最凄美的一种吧。
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曾对“离别”加以吟诵,既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劝勉;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怅然;更有“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中的落寞……
那么,古今中外,哪一部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离别场景让你念念不忘呢?
本周,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文学作品中那些经典的离别场景。若你来描述“离别”,又是怎样的场景?是豪迈洒脱,还是忧伤不舍?
本周话题讨论精选:
老舍在《母亲》里描述作者要离开母亲去学校时的场景,“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短短几句,却饱含了母亲与儿子将离别的不舍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多是感伤的,虽然有时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见,但有时竟是一去不复返,多年后回忆起来也未免落寞和惆怅。
读到这首诗时已过去了二十几年,但是尽管岁月荏冉,季节更替,我还能对其中的诗句倒背如流,“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这句淋漓尽致地写出唐玄宗贵为君王,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即将被处死,即只能袖手旁观的无奈与心痛,每读一次,心就痛一次,即为唐玄宗心痛,也为杨贵妃心痛。
痛唐玄宗沉迷美色,不理朝政,让宦官专权,吏治腐败,从而导致民不聊生,让繁荣的唐朝一步步走向衰弱。
痛杨贵妃为唐玄宗的错误买单,她的美丽、丰满、多才多艺,本是优点,是世间的女子梦寐以求的东西,对她偏偏成了致命的弱点,养成深闺人末识,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君王不早朝。
其实杨玉环即使成了贵妃,她也没向唐玄宗提什么要求,是唐玄宗自己封她的兄长为官,导致后来的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在逃亡的途中,义不填鹰的士兵提出杀了杨贵妃以解心头之恨,才有了马嵬坡下的离别,才有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才有了后来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伴无人思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样的离别与思念怎能不叫人痛断肝肠,念念不忘?
要说离别,还真没有刻骨铭心的,更多的则是“小别离”,比如龙应台《目送》中的那段话: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的,不必追,唯有时间了解爱。
更多精彩评论,请浏览本文评论区~
最后鸣谢谈写作工作组为谈写作社群活动付出和努力。
谈写作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