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工地无事,闲来无聊,我到一个朋友家里去玩。这个朋友家有个大概三岁半刚上幼儿园的小姑娘,由于我和妻子经常去她家,所以她和我们很熟悉。
恰好是放学时间,就和他们一起到学校门口去接孩子。美女老师送孩子出来,看见我们就过来打个招呼。
“老师,我改天请你吃饭!”聊了几句,要走的时候,她对老师说。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继而忍不住哈哈大笑。我不知道是谁教会了她这些,也许没有人刻意去教,只是生活中这样的话说的太多,以至于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这些虚无缥缈的诺言。
“阿姨怎么没来?”看见我一个人来,她蹦蹦跳跳地过来拉着我的手,高兴中却带着一点失望。每次她看见我一个人,都会问起小焦女士,和她如果看见小焦女士一个人来会同样问起我一样。
孩子幼小的心灵是纯洁的,她才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刚刚有了自己的判断。在她的心里,这个世界是完美的,叔叔阿姨就应该是一起来的,永远也不会分开。只有一个人来,就会缺少另一个人和她玩,她就会感觉到孤单和遗憾。她不会想到也许两个人正在吵架或者闹别扭甚至在闹离婚。为了孩子,哪怕只是朋友的孩子,或者只是认识的一个普通的小朋友,珍惜彼此吧。
“老师说我和另一个小朋友都变白了。”回到家里,她跑过来在我跟前炫耀。我抱她在怀里,摸了一下她粉嫩的脸蛋,“嗯,我们的小美女最漂亮了,特别白!”
我惊诧于一个年仅三岁半的小姑娘已经有了爱美之心,看来爱美是人的天性。容貌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很难改变。但我们能做到使自己保持整齐、干净、阳光的状态,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永远做最美的自己。
“我们班里有一个小朋友没有爸爸。”她神秘兮兮地告诉我。
“八卦,”我教训她,“你怎么知道那个小朋友没有爸爸啊?”
“因为他爸爸从来没有来接过他。”
我愕然。孩子对事物的定义如此简单,一个在成人世界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或许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无法弥补的伤害。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小时候也被认为是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我在想。可惜我年逾不惑才让一个三岁小孩教会了这个道理。
“你爸爸不也一样没来接过你吗?”她妈妈说,“那是人家小朋友爸爸工作忙,顾不上来接她,以后不准说别人家里的事。”
她格格笑着,把头埋在沙发里,有点不好意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她大声背诵着唐诗。我惊叹于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我们那时候小学的课程,真有这个必要吗?他们现在不应该是玩的时候吗?
“放学回来就好好玩吧,到学校里面再去背。”我对她说。
“老师说,作业没有写完,不能看电视。”她很认真地回答。这是她的原则,不能违背。好吧,从了她算了。
晚上我和朋友一家出去吃饭,县城里有一家砂锅店,门面很小,生意却非常好。
“要么咱们去唱歌吧。”吃完饭,她赖着不想回去,想再出去玩。我彻底懵了,她出去玩的方式竟然是大人们为了工作或者工作之余的应酬,竟然是大人们无法排遣的寂寞或者是饭后无聊的饱嗝。
是谁教会了她这一切?我不得而知。或许这并不是什么错,我只是在想,这些复杂的人生,为什么那么快地占领了孩子的脑海。
我没有去参加晚上的唱歌,我真的觉得不应该把孩子过早地带入这些场合。
等我回到工地,朋友发来了姑娘唱歌的小视频。
视频里,她熟练地拿着话筒,嘴巴张的很大,似乎用尽了吃奶的力气,稚嫩的声音大声地唱着: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 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看完,我竟无言。
孩子,我们终会慢慢老去,唯愿你慢些,慢些长大。
三岁半小姑娘的话,留给我的思索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三十六天
你挑战的其实只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