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商业推动了文明进程(1)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我知道这样不好,上一个长篇《算力、硅基文明与智能经济的狂想曲》还没填完坑,就又挖了一个深坑。

如果《狂想曲》是对科技创新的深层想象,那《十字路口》系列是基于人文和制度上去思考科技与商业的理性可能。

一面乐观感性,一面客观理性。不过正如万sir常说的,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仍能保持平衡。

另外,我尽量把两段深坑填完。


《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民,在止于至善。”梁启超在《新民说》中也有阐述:“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

中国曾是一个大陆的主宰,我们把这块大陆称作“天下”,直到百年前遭遇西方。两个不同世界的碰撞以及近乎惨烈的碰撞方式,是形成近代中国穷尽思考力寻求变革的真正根源,中国开始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面对西方的同时,也得面对自己的过去。

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我们得以理解科学文化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科学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

1 .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科学?

从1643年牛顿诞生到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启欧洲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世界新的竞争格局由此产生;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成立,开启了电气化时代。

欧洲在经历了约600年的阵痛和努力后终于彻底超过中国。翻开世界文明史,欧洲从中世纪政教一体的长达一千年的黑暗时代挣脱,复兴者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恢复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东方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艺术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李约瑟在他15卷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技术和文化是很发达的。有技术上的成就“四大发明”,15世纪之前,中国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文明。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技术水平。但很显然古代及近代中国并没有产生科学(我们知道即使游得再快,也不是科学,而是技术。能够将身体在水中的浮力与身体排开的水的重量关联起来,也就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这是科学)。

我们从小到大的教科书所有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都来自于西方。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这是一个挺难回答的问题。但是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去探讨新时代科学的复兴与创新的机会。

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逆天改命的血脉诉求

古代中国虽有着较完备的统治制度,阶层固化程度和等级制度看似森严,但在诸多古代文明中算是比较轻的,科举制度为底层劳动者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而优则仕”成了每个普通家族的终极理想。

中国社会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官本位社会,所有的读书人都将科举视为改变自己家族命运,获得社会承认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出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所有的社会精英、知识分子都在读孔孟、践儒道,官僚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另外上层社会的文人学士也普遍重文轻技,以文学为主业,很少像祖冲之、沈括那样有兴趣整理钻研科学问题。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过分强调工匠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工匠文明,技术基本上都是经验技术,并且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很难发展成为近现代科学。

爱因斯坦曾指出近现代科学的两个基础是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中国古代在这个方面处于完全缺失的状态(我试图找到个反例,真的没有)。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发明了三段论等的形式逻辑,欧几里得发明的欧式几何,也是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的。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名言使大家认识到并且开始使用实验的手段去发现验证因果关系。伽利略结合了形式逻辑和实验手段两方面的利器,终于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先河,后来牛顿将逻辑科学与实验论证学继续发扬光大,从而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离经叛道”冒险与探索文化的缺失?

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是最重要的。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而避险倾向利于稳定。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欧洲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为探索真理付出生命的代价,其中有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著有《天体运行论》,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但因提出“日心说”遭到教会残酷迫害;坚持哥白尼“日心说”的布鲁诺于1600年2月17日在罗马鲜花广场被烧死;以及史上第一个为人所知的女数学家希柏提亚被当成女巫凌迟处死;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因捍卫科学真理,于1633年被宗教裁判所迫害致死。

但是说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是造成中国没有科学的根源,这个论点是有待商榷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

事实上西方历史上也有很多富于冒险探索精神的民族和国家,特别是西班牙还发现了新大陆,但西班牙也并没有因此成为科学技术的强国。实际上一个国家要发展科学技术,自由民主是基石。

欧洲特别是西欧之所以在近代科学技术能够领先,首先在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西欧自1215年英国《大宪章》以来,文艺复兴运动启蒙了民众民主自由思潮的形成,自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制度的建立大幅度地带动了科技的发展,使得西欧成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造成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在民主程度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个基本逻辑也可以解释中国自战国建立中国式的封建制度以来,由汉至唐宋可以保持科学技术世界领先水平,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就当时世界来说还算是最民主的,而欧洲当时所谓的希腊民主制度、罗马共和国其民主也只是对奴隶主阶层的民主,而对占相当多数人口的希腊、罗马奴隶仅仅是奴隶制度的升级改良版而已。

纵观世界科学近代史,独立的思考、自由的意识是科学以及商业文明得以高速发展的基本要素,科学的每一次重要突破也推动着人类文明进入新纪元,但科学与技术之间仍存在着天然的鸿沟,如何推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都正在关心和探讨的话题。

个人认为,比历史担当或者匠人文明更重要的是让科学与工业化和商业文明结合,将象牙塔与时代动向紧密关联,才是这一代科学家、产业人、投资人真正的历史责任。


下一讲,我们说说如何跨越科技的到商业的鸿沟,待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