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戏曲频道中经常会看到有关尊师的话题。今晚的角儿来了那个栏目里就讲的是一个姓赵的老师,不知是哪个剧院的,好象是在生病了,有可能在住院吧,不然怎么说祝他早日康复呢。那位赵老师没出场,只见好几个美女演员都在围绕着一个主题在交谈,还陆续有几位老年人上场,大概是那位赵老师的同事或朋友。今晚这个节目很特别,更特殊,象是特意设计的。由此不难看出,在当今的戏剧界,学生是非常尊敬老师的,同事之间也懂得互相尊重。
把范围扩大一点,文艺界歌星也是很走红的。祁东诗协有人写了一首诗---几十万元请出场,歌星远比导弹强。他年中日重开战,唱首甜歌撵东洋。一个名歌星,一出场演唱,就是几十万元,这确实是天价了,好惊人。看,如今的演员们是何等的吃香!与旧社会相比,肯定要强过几千万倍了。这,或许是沾了邓小平的光,记得邓小平初登大宝时,就曾说过,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大言不惭地说毛主席称赞他人才难得,今后要让有知识,有才能的那部分人先富起来。九十年代,某刊物上就说刘晓庆仅在国内存款就有十几个亿,还未包括流入国外的,据说还偷税,何得不富。由此可见文艺畀那些大有知识的才人真的是名利双收了。
看看旧社会的戏子吧。有人是这样写的一一一鼓乐笙箫闹彩楼,男人粧扮女人头。容易老来容易少,一时欢喜一时忧。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风流。劝君宜早归故里,莫在江湖浪荡游。由尾联得知,那时戏子的收入还不及卖苦力的。
再说教书的老师吧,旧社会民间的神主牌都写着天地君亲师位,这个师字无疑是指老师了,或许还包括做手艺的师傅吧,可见那时的老师是受人尊敬的。记得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解放初期曾写过一封给徐特立的信,信中说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这就是毛主席以身作则,要给全国人民树立一个尊师重教的光辉典范。可在如今的社会上,教师却怎么也争不上来,不但争不上,甚至被视为沦落到了下三滥的地步,而且愈演愈烈,竟然有老师被在校门生捅死在讲台边的悲剧。太不可思议了,旧社会,封建皇帝的权位可算是极天了,从有史以来,好象没见过哪个皇帝杀太傅啊。商纣皇是最出名的暴君都没杀过老师,如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咄咄怪事呢?实在令人费解。
难道是教书人不能称为老师,或许是人们把老师这个名字理解错了,把老师当成恼师,对老师恼恨在心,何谈尊敬,恨之入骨者,捅了!唉!看来教书的老师这个职业名字是该要改一改了。曾记得有人把老师叫做教书匠,这个名字好,从字面上看,多了一个字,似乎强一些,至于待遇和地位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教书匠也好,反正是教书,教师离不开教室和书本,只要没离开这两个东西,就没失业,否则便打破了饭碗。
叫老师也好,教书匠也罢,反正都一样无权。有人戏谑,怎么无权,管几十个学生。与其说是管学生,倒不如说是被学生管,甚至还要被家长管,碰上当官的家长,不管有理无理,还要破口辱骂。曾经有这样一个镇干部,在家里检查孩子的学业,问但是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孩子回答说是表示语气转折,那当官的说,错了,他告诉孩子,但是就是转弯的意思,孩子说,冇错,我老师说它是个转折连词,那干部竟粗话出口,你老师晓得条朊!于是,孩子就相信他爸是对的。第二天的作业用但是造句,孩子就写道一一从我家到学校要走十八个但是。
教师不但在社会上受岐视,在本行业内,也被人瞧不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乡村中民办教师工资由本单位负担一部分,需要从农户中筹集。镇干部收了统筹款,中饱私囊,该付的教育经费附加不拨给镇学区。一次,我去领工资,学区支书说,镇里如果不给钱,下个月民办教师的工资就发不出了。另一个主任说,民办教师的工资,有就发,冇得就冇发!这个主任的父亲原来也在小学工作,退休后,这个好儿子顶了职,当了官,这样的话亏他轻易地说得出口,简直是吃娘吃爷!还有一个镇教管办领导,他的老师是六月份去世的,七月份的工资就没了。按理,社保局只管年检,只要经过了年检,工资就可以逐月持续领取,直到下一年再验。这个老教师的学生官就是这样对待老师的。有人说,这是老师内窝里自己看不起自己。此话说得在理,一语中的,击中了要害,教师看不起教师,自己教出来的学生都这样,也难怪别人瞧不起了。
教书苦不苦?不言而逾。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倒也有几分相似,不过,就算是毁灭了自己,这工作总得需要人来做,你不做,我不做,大家都不做,那不人人都将成为文盲了。记得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主义的。何谈共产主义?一个国家倘若尽是文盲,不当亡国奴才怪哩!
所以,话虽如此说,书还是要人教的,不但要教,而且必须尽自己的能力,竞竞业业地把学生教好,只有干成出色的成就,才不失做人的价值。如果三心二意,不尽职尽责,那就是误人子弟,有害于国家和全民,岂不成了人民的罪人。要提高地位,唯一的希望是靠那些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早日觉醒过来,只要这些人端正思想事情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