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
原创/张嘉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当自己想做某件事情时,总是迟迟未曾动手去做。即便是自己计划了很久的事情也是这样。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不去想,更不会去做了。慢慢的这件事情在我们的脑子里也被淡忘了。
回想一下,像这种情况在你的生活中出现了多少次。我想估计连你自己都记不清楚了罢。
你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呢?自己想做的事情,最终却没有做,甚至被自己早已遗忘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基本上有以下几点造成的:
1.貌似与我无关
在2012年夏天的时候,我去了华润万家超市当了一名促销员。由于我之前没有选择上高中,所以早在2009年就出来工作了。这一晃已经工作了有4个年头了。
当时正赶上暑假,所以在超市里有很多大学生在做兼职。我所在的区域附近刚好是粮油区,由两个女大学生负责管理。
因为我工作的区域离她们比较近,所以渐渐地与她们混的越来越熟,也经常在一起吃饭。
后来我才知道,她们是西安翻译学院的学生。而且她们其中一个和我的经历相似,也是由于某种原因早早的辍学,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考进入西安翻译学院的。我姑且将自考进入西翻的这位同学称作“甲同学”。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这位甲同学也跟我聊过关于我的经历,然后语重心长的劝我趁年轻也考考呗。反正现在我闲时间也很多,如果没考上也无所谓,倘若考上了,有个大学毕业证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是有很大的帮助了。
由于我当时的认知尚未打开,根本体会不到她所说的这些话的重要性,进而我也只是听听,从没有往心里去。
前些日子想起这件事,令我毛骨悚然。一晃4年过去了,我竟然才意识到这些。
现在回想起来,之所以当初我只是听听而已,没有去践行的真正原因是:
貌似与我无关。或者说,与我的关系不大。考不考大学也不会影响到我现有的生活。
当时那位甲同学除了在超市做兼职之外,每周还不定期去做家教。按时间来看她现在早已毕业,也许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可我呢?今天才意识到这一切的重要性,进而采取了早应该在4年前采取的行动。足足晚了半辈子。(七年就是一辈子)
2.没有时间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迟迟未能动手去做,或多或少都是因为缺少时间。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慢慢的长大成人,在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有一些事情根本没有我们选择的余地,我们只能做,即使不愿意也要去做。
相对而言,也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愿意去做的,但处于时间的问题迟迟没有推进。在这种情况下,久而久之也就别我们淡忘了。到头来剩下的只有遗憾和懊悔。
3.怕麻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麻烦的事情。但,往往大多数事情都会出现一些麻烦的问题,甚至层出不穷。
有一点你首先要清楚:一般简单的事情不麻烦,但对我们来说没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相反,绝大多数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都是比较麻烦,甚至有很多麻烦。
好比,刷牙洗脸,吃早餐,买衣服....这些都是些简单的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会出现多少麻烦事。但像,做奥数题,学习英语,编程,写书....这些相对而言难度就高得多,进而也会有很多麻烦事等着我们去解决。但,不可否认的是,做这些事情,对我们而言价值更大。
4.怕自己做不好
据我估计,应该有一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怕自己做不好,进而不愿意动手去做,最终选择了放弃。不夸张的说,这个数字估计在人群中的35%以上。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的优点展现在人群当中,没有哪个人愿意将自己的缺点或者劣势展现在人群当中。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喜欢被别人夸奖,被别人尊重,被别人崇拜,被别人重视....我相信,没有哪个人愿意被别人嘲笑,被别人打击罢。所以人人都想把自己最擅长,最有有优势的一面展现在别人的眼前。
所以,他们不会选择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去做,因为怕自己做不好被别人嘲笑,即使他们很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会时刻提醒自己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嘲笑。因此,他们迟迟不做出行动。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将此事从自己的脑子里摘取了。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外,肯定还会有其他的原因。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外乎这4点情况。
当然,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就需要趁早采取行动。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假定此事与你相关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错过提升自己的时机,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善于用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判断这件事情是否与自己有关。
要知道,绝大多数的情况是这样的,当你没有去做一件事情之前,你是无法感受到它对你到底有多大的影响的。
贾平凹先生在他的散文《老西安》里讲过一个段子:
(许多年前)两个西安南郊的年轻人站在“大芳”照相馆橱窗前,看着蒋介石的巨照聊天。
其中一个说:蒋委员长不知道一天吃的什么饭,肯定是顿顿捞一碗干面,油泼的辣子调得红红的。
另一个说:我要当了蒋委员长,全村的粪都要是我的,谁也不能拾。
曹操劝留关羽,当时曹丞相府上实际情况究竟什么样,当时究竟是怎么说的,我们没办法知道,但可以想象。河南戏里是这样唱的:
……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这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人想象不出超出自己经历之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人们总是要依赖自己已有的经历、经验和积累去理解新的、陌生的事物和世界。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当你接触一个新生事物时,想办法假定这个新生事物与自己有某种关联。进而你就会主动去想,去思考,最终你定然会做起来的。
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与我有关,所以我得去了解,进而去做才行。
2.利用空闲时间
时间问题应该是大多数人最头痛的事情吧!如果你始终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够的话,下面的例子对你也许有所启发:
想必大家都知道美国畅销小说作家史蒂芬·金吧!他绝对是一位高产量的作者。要知道,在史蒂芬·金还没有出名之前,他也是靠全职工作赚钱养家,写作可以说全部都是在他闲余时间完成的。
另一位著名畅销书作者丹·布朗也是很好的例子。丹·布朗的家里有一个阁楼,每天早上,他4点钟就起来上去,一直写到7点钟,持续不断地写3个小时。阁楼上有个大大的沙漏,全部沙漏下来正好是1个小时,这样可以提醒他做做运动什么的,再来可以休息几分钟,然后继续开始写。
当然,上面都是以男性为例。如果你说你是女性,而且还是全职太太,整天被家务缠绕真的无法腾出任何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话。那下面这个例子,兴许对你有所帮助:
亦舒嫁人之后要操持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事情多得不得了,她想到了个好主意,每天早晨4点起床,写上两三个小时,然后下来做早餐,休息下大脑。她结婚后,书还是一本一本的出,她先生都惊讶极了,问她平日里跟普通人也一样作息,怎么还有时间写这么多东西?她很得意地说这个就是秘密了。
这些例子足以说明,时间不是问题。我相信,如果你真的对某件事到了非做不可的程度,时间挤挤还是会有很多的。不信你试试看罢。
3.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做的足够好
相信我,没有人一开始就做的足够好,只要你持续做下去,就能够做的越来越好。
亚马逊丛林里有一种蝾螈,是科学家们的玩具,因为这种生物适应能力太强了:把它放在没有光线的地方,两天之内它就可能把眼睛退化掉;如果再把它拿到有光线的地方,两天之内它就会长出眼睛;把它扔到水里它就退化掉肺长出鳃,把它捞出来放到陆地上它就退化掉鳃长出肺……
这种蝾螈的适应能力太强,乃至于亿万年来它根本就没有进化过,因为无需进化,因为环境的变化对它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大脑适应能力之强大就和这种蝾螈差不多,所以它会最大程度上最快地“用进废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不进步”却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迅速地适应当时的周遭环境——不管那究竟是好还是坏。
所以你一定要想尽一切开始马上行动。因为当你开始去做了的时候,就相当于你的大脑正在迅速地适应当时的周遭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大脑会完全适应周遭环境。与此同时,由于你不间断的反复去做,进而形成了肌肉记忆,最终你会做得越来越好。
相信自己能够做的越来越好,这样你才能真正的变得越来越好。
方法都交给你了。如果你现在还有那些迟迟没能行动的事情,不妨套用这些方法去做呗!
对你而已,正好是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不是吗?
有兴趣的话,不妨看看以下文章。一点小意思,尽请笑纳。如果你有好的想法,请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