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他们更好的接受目标
1、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主权。让他们有选择的余地,哪怕二选一。即便目标是指定的,也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
比如说在教社会心理学课程中,学生除了考试好以外没有其他能带来好成绩的选择了,这个目标是既定的,但我会让他们选择考试的形式――选择题还是回答题,这样会让他们更有动力、轻松平和、有控制感。
2、当价值明确时,就不用担心别人不愿参与、不愿付出了。可惜有时候共同决策并不现实,“建立契约”是很有效的替代策略。(联盟)
即使最初的动力是微弱的,契约这个行动也会使目标升值。因为没有人希望违约,令人觉得是个靠不住的人。
3、运用暗示,潜意识的力量。
有个实验:拼图游戏,那些接触了“节俭”或“名望”类型词汇的人分别被激发了追求节俭和追求奢华的目标。
实验者让接触过词汇的参与者从同样是六美金的袜子里做出选择:一双汤米希尔费格还是三双恒适(超市品牌),那些接触名望类词汇的人有多余60%选择了汤米,而接触了节约类词汇的人只有20%选择了汤米。
所以如果你的另一半想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你要买个大件给她预热时,你可以带他多路过高档商品店,从而触发与消费更加匹配的目标。提示:这招不能多用,当你们第五次好远有的走到麦迪逊大道时,你的另一半开始心存疑惑了。
词汇和品牌只是暗示手段的一小部分,暗示特别多,如果你想有效运用暗示,请记住两点忠告:
1、请确定这个暗示对你和他人的意义是相同的
2、记住你只能激发他人认为积极的目标,你不能说下几个暗示就期待着别人会去做他们认为无意义、有害或缺德的事。如果你的另一半没有勤俭节约的价值观,无论你带他到一元店门口转多少圈都不可能节制她的消费。
4、用框定的方式操控目标。做好这件事情你将获得什么,不做这件事情你就失去什么,进行画表。
表现性目标很好框定――你只需告诉他们,他们的成绩会被拿来做比较,或者他们的成绩将反映某种重要能力(比如创造力、智力、运动能力),大多数人在发现自己被评判时都将快速进入表现模式。不要小孩表现是很难的一件事,教练在特定的场合运动“表现”的激励需很少。
当我们的成绩被拿出去比较时,我们会用“表现”目标应对。
实际上,只有进步组成员的成绩有明显进步,而且他们还反馈出对题目更强烈的兴趣。因此我以后只谈进步、谈进步的快慢,有时稍微竞争一下,这个只是催化剂。
所以,心理学家从来不会说:“你的目标将是……”这是一种强制性目标。
5、目标感染法。对潜意识目标的最佳触发点莫过于看到他人追求某个目标,你就不会认识那个人,只要你觉得他已经他的目标是积极的就够了。没有吸引力的人和目标不是好的触发点。乐嘉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目标感染,我也经常举榜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