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心陪伴,好好爱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在新华社的公号里看到特朗普晒自己外孙女的阿拉贝拉的视频,漂亮的小姑娘唱了两首中文歌曲,背了一段三字经,两首唐诗。

下面的评论也蛮欢乐。

大多数评论的角度在夸阿拉贝拉,也在表达“不管国内国外,什么职位,大家都是晒娃狂魔”,看到下面这一条,觉得这个角度还蛮有意思。

“就算你是总统外孙女又如何,还不是逃脱不了被大人抓来给长辈表演节目的命运。”

会心一笑。孩子天然带着希望之光,每个孩子都被寄予着父母甚至整个家族的希望,再加上教育的大环境,以一个“表演者”长大是很普遍的成长过程。唱首歌、跳支舞、弹个曲……有点小技能都被要求展演一番。

听过一些学乐器的朋友表达过对于小时候被要求在众人面前表演的抗拒心理,还有很多水平其实不错,平时练习的也很好,可一被拉出来表演就发挥不出来,硬着头皮磕磕巴巴演奏,收获一些评论也有鼓励的夸赞和自己家长的尴尬。其实自己更尴尬,只想快点远离那个空间。

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孩子的心理,只是一部分情况,有的孩子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一个学音乐专业的同学给小孩上乐器课,她说有一些学生学乐器的原因是看到了同学在学校活动上公开表演,自己也想那样受关注。所以,这是因人而异的事情。

孩子是独特的,很小就表现出了个性特征,需要家长细心的观察。在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里,描写了两个孩子不同的性格,一个敏感,一个乐天派。

“安安的人生态度是紧张的、易怒的、敏感的;也因为是老大,他是个成熟而有主见的人,带领着小的。而飞飞,既然从不曾尝试过独占的滋味,既然一生下来就得和别人分享一切,他遂有个‘随你给我什么’的好脾气;他轻松、快乐、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他没有老大的包袱。他因此更轻易得到别人的爱,别人大量的爱又使他更轻松、快乐、随意、简单。”

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对孩子只有接纳和理解。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多一些交流,主动的去发现。

看到一些育儿公号的文章,活泼外向的妈妈有一个内省害羞的小孩,在教育中也有过强制的要求却发现适得其反。妈妈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大环境对待活泼外向爱表达的孩子更友善。但后来也慢慢释怀了,接纳了孩子的内秀。每个独一无二的小孩都需要细心呵护。

做合格的父母也是一门需要习得的能力。需要常常反省,自己在怀着怎样的初衷要求孩子?是不是应该再耐心一点?真诚的希望孩子,你慢慢来。育儿需要不断学习,实时调整,从情绪、行为到育儿观念,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和足够的爱养育孩子。给孩子安全感,做最坚实的后盾。

毕竟这个世界除了美好之外,还有令人痛心的伤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