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白鹿原》书评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不知经历了多长时间,终于把《白鹿原》这本书看完了,时间拖得有点久,甚至有很多东西竟然都已经忘了,于是我想起了网络上流传了很久的那段话:有人问看书有什么用,看完了都忘了,什么都没记住。那么回答是这样的:你从小吃了这么多菜啊肉的,有什么用,有些东西必然已经成为了你身体里的一部分,或者是能量,或者是肌肉和脂肪,肯定会有东西沉淀在你的血液里,融化在你的内心中了。

于是我凭着记忆写下这篇书评,好或者不好,书就在那里,谁看完得到些什么东西,只有自己知道。

《白》讲的是封建主义社会朝着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这么一段时光,在要所谓“革命”的大背景下,在整个白鹿原上所发生的极其普通的一些事情。里面有几个人物,我想分开来给大家叙述一下。

第一个是白嘉轩

做为全书的主角,嘉轩活的最久,当然,他也是封建社会中最典型的一个护卫者,或者说叫老顽固,全书最开始的时候,嘉轩还是个小孩子,小时候他在原上偶遇白鹿,这可能就是要革命的征兆,书的开始就让白嘉轩蒙上了一点神话色彩,看的意犹未尽。

白嘉轩虽然是个老顽固,可是对于某一些事情的真真假假,确实有着自己做为全族族长的智慧,在带领全族的向前发展上面,这人没有做过一件错事,对于家风的把握和控制,也做的恰到好处,分毫不差。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嘉轩生了第三个孩子,也就是白灵的时候,他的夫人要给继续给白灵缠小脚,这是象征封建社会的小脚,可是白嘉轩并没有让她这么做而是放任其生长,虽然这件事情对当时的白灵或许产生了比较大的阴影,可是后来白灵能做到树立决心奋起抵抗,不屈服于封建社会的压迫,还是产生了比较积极的正面作用。

这件事情说明了,白嘉轩在那个时代已经意识到了社会可能要出现变化,但是他却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的或者坏的,可在内心中,嘉轩还是比较愿意接受和适应这种变化的。

第二件事情是当嘉轩的大儿子白孝文与小娥做出了苟且之事后,白嘉轩能够当机立断革除了白孝文族长之职,放任白孝文,并且与之分家,这种薄情寡义或许会被人唾弃,可白嘉轩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当后来白孝文改邪归正后,又能与之相认并且和平共处。

在我看来是个大丈夫所为。

而后又有几件事情,都由白嘉轩在祠堂组织全族参加,这更加奠定了白嘉轩的领导风范。

白嘉轩一生都是为了族里,兴旺和发展尚且不用多说,他用族长的要求约束了自己一生,虽然处于这个一直在变的动荡社会中,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是个很尽职尽责的族长。

第二个是鹿子霖

刚开始的时候鹿子霖就被作者描绘出了一个典型的负面形象,贪小便宜,贪图女色,爱当官,好攀比,总想控制别人。或许在鹿子霖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很多事情影响了他,而我想更多的应该是这个家族的风气,以及一直处于白鹿原第二家族的不甘所导致。

白家始终是第一,白家族长成为全族族长,而与白家不相上下的正是鹿家,长时间的屈居第二可能让他们的整个家族都产生了心里上的不平衡,而正是这种不平衡,使得鹿子霖在行事上处处与白嘉轩作对,在后来的社会变革中,也总想当官,其目的也就是为了掌握权利罢了。

可世间事就是这么公平,想得到更多的往往什么都没有,而用自己真心付出的,却往往成为最后的赢家。

鹿子霖指示小娥勾引白孝文,而后又买下白孝文卖掉的房子和土地,这一大作为就明示了鹿家对白家的恨,这种恨长久的生根发芽,让鹿子霖成为了一个心理变态。

而鹿家的大起大落,也对白家充满了警示作用,先是当上了乡约,而后被革职,后来又上任当官,再被打倒,最后因为儿子的关系做了两年牢,在这段时间鹿子霖的妻子变卖了所有家产去营救他,可是却收效甚微,当两年之后鹿子霖出来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在田福贤的眼里,自己什么都不是。

直到此时他才认识到了,原来那些整天腻歪在一起的朋友,不一定是朋友。

人心有多黑,心胸有多深,根本不是他鹿子霖能看得清的。

最后鹿子霖的下场很悲惨,受不了打击直接疯掉了,我想他的故事可能会在白鹿原成为一个笑谈吧,只有儿子还算出人头地,却也因为选错了路,而一个死了,一个不知去向。

鹿子霖死前的不长时间,还在原上收了一大堆的干儿子,可是他所谓的干儿子,其实都是亲儿子,都是他这些年欠下的风流债,可好在他回光返照的时候还能发挥一些余热,能让这些人都心甘情愿的受他庇护,是啊,随便叫声干爸,就能免去被征壮丁,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疯就疯了吧,反正大家都习惯了。

第三个是白孝文

白孝文总让人觉得这个是非常的传奇,当族长的时候非常好,什么事情都为乡亲们着想,而也非常受父亲喜爱,可是只是因为小娥,白孝文的人生轨迹完全被改写了,所谓红颜祸水,或许红颜真的就是祸水吧。

小娥是被鹿子霖指示去勾引白孝文的,所以我觉得白孝文其实并没有错,可这种事情一个巴掌还真的拍不响,那么就说他有错?对他还有那么点同情。真纠结啊。

小娥在一次庙会上勾引了白孝文,神使鬼差的,白孝文还就上了道儿了,当事情败露之后,白嘉轩自此与白孝文恩断义绝,白孝文也破罐子破摔,与小娥搬到一起住去了,小娥教他抽大烟,日夜与他疯狂云雨,白孝文就这么堕落了,当有一天他倾家荡产而去乞讨的时候,饿的都走不动了,被鹿三发现在沟壑里,叫他去吃舍饭-----就是施舍的饭-----这才让白孝文走上了一条正路。

然而白孝文走上正路还真是拜了鹿子霖所赐。

看见白孝文去吃舍饭,鹿子霖把他拉到了后面的领导集团里,其实他的目的仅仅是让白家再丢丢脸面,可是却阴差阳错的让白孝文走上了日后风光的正图,不知鹿子霖在得知最后白孝文当了县长的时候,会不会悔的肠子都青了呢。

经鹿子霖的推荐,白孝文走进了保安团,不得不说白孝文确实是一个狠人物,他在里面戒了大烟,戒了女人,一步步成长,最后变成营长,而后受黑娃的策反起义,一枪打死团长,自己揭竿而起,后成为县长,当了县长之后排除异己,第一个弄死了黑娃。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白孝文传奇的一生印证了他必然成为一个枭雄而不是英雄,他成为最后的赢家,可是却输了黑娃那一刻诚恳的心。

他用现实掩盖了悲哀,多年以后他会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呢。

我们无从得知。

第四个是鹿兆谦(黑娃)

黑娃是个成长非常坎坷的孩子,从小父亲不让他念书,是因为白嘉轩的原因,黑娃才能和孝文孝武一起读书,孩子的时光总是快乐的,所以黑娃才能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好兄弟。

后来因为黑娃实在对念书没什么兴趣,就跑到别的地方熬活,正是因为这次经历,黑娃带回来了一个大煞星----小娥,小娥来到白鹿原之后,白嘉轩他们查了小娥的底细,他们觉得这人不是个正经人,就不让她进祠堂,也不让黑娃和小娥成亲。

可黑娃执意要和小娥在一起,他们不顾世俗的看法,毅然住进了村边的窑洞,在里面生活,正是因为此事,黑娃的父亲从此与黑娃恩断义绝,再也不去管他了,黑娃和小娥在窑洞里面过着快乐的生活,这样的日子直到兆鹏回来才结束。

兆鹏回来带着黑娃混共产党,先是去镇上听了一个宣传,然后深受感动,决定跟着共产党干一番事业,可后来难免遇上够渣的领导,由于混进了叛徒,导致指挥失利,全军覆没,黑娃在机缘巧合之下混进了土匪窝子,成为一个土匪,正巧这个土匪头子是当年和黑娃父亲一起闹事的和尚,自上次闹事之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和尚觉得黑娃的父亲鹿三是个仗义的好人,心存感恩,于是便收留黑娃,不久黑娃便坐上了这个土匪集团的第二把交椅。

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后当土匪头子死了后,黑娃才摇身一变,带领众兄弟归顺军队,成为了军人,当上了炮营营长,与白孝文共事。

黑娃的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可单纯的黑娃哪能玩的过狡猾的孝文啊,后来兆鹏在延安革命胜利,回到原上策反黑娃,黑娃把二营长叫来合计此事,二营长觉得黑娃说的在理,便赞同黑娃的做法,造反,当黑娃告诉白孝文的时候,却哪知孝文早已有这个想法,三人简单商议,便去寻团长去了。

可团长对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大的决心,孝文懒得与其理论,一枪结果了他的姓名。后来在黑娃的带领下,整个部队迅速的完成了清洗工作。

可最终的功劳还是被孝文拿了去。

后来二营长找到黑娃说要离开,黑娃不同意,二营长多次来寻黑娃开证明信,黑娃就是不愿意,他觉得孝文不应该这样不顾情义,可事实却恰恰肯定了二营长的说法。

二营长找到别人终于如愿离去,留下的黑娃变成了替死鬼,孝文当上县长之后,还真的就不顾情义,给黑娃拟定了三条罪状,最后回到原上当众执行了枪决。

鹿子霖就是在看到黑娃被枪决之后疯掉的。

黑娃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孝文会做出这样的举动。然而人心哪会那样纯洁,当孝文给了团长那绝命的一枪的时候,黑娃就该预料到他自己的结果。

二营长的决断不可谓不成熟,黑娃如果看到了他那一步,想想也不会有这么悲惨的结局。

当那传奇的一生结束之后,大家才真正认同黑娃,而我也觉得,在利益面前,没人真心为你,情义只有在不牵扯到利益的时候才是无价的。

可情义这个东西还应该是我们最宝贵的,最应该珍惜的,将心比心吧。

黑娃再也没有机会明白这个道理,孝文或许早都忘了从前还叫黑娃一声哥,也或许当天晚上就做了噩梦,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不可能知道。

是啊,人心这个东西,谁能真正看透呢。

第五个是鹿兆鹏

书中对兆鹏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很多,可是从这并不多的描写中,我才觉得兆鹏才是最懂得坚持,也是最坚韧的那个人。

兆鹏成年后,他的父亲鹿子霖为兆鹏娶了一房媳妇,是朱先生的女儿,可兆鹏结婚之后,却从不与她履行夫妻之实,或借口去城里念书,或借口去开会,有时回到原上,也是匆匆一页便迅速离开。

后来鹿家很多人去寻过兆鹏,他的父亲和爷爷也想尽了办法也没有阻止兆鹏的脚步,原来兆鹏大小开始读书,进而进城去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他早已厌倦了封建社会凡事都听父母的那一套,于是他外出寻找自己的天地,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兆鹏去求学,当地下党,执行秘密任务,有一次兆鹏接到一个任务,是和一个女人扮演成假夫妻,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与他执行这个任务的人竟然是白灵,可当时白灵早与他的弟弟兆海私定终生,这个感觉让他们二人都非常的难受,可是组织上的命令又不得不听从。

其实当时白灵与兆海也正在闹别扭,因为兆海选择的是国民党,而白灵选择的是共产党,他们谁都不能说服对方,一直在僵持着,这种僵持一直延续到兆海死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兆鹏和白灵竟然发现彼此深入了彼此的内心,他们深深相爱了,可白灵还是不能面对自己的感情,然而就算再怎么不能面对,心底那份真挚的爱还在汹涌澎湃,最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

当白灵怀孕之后,兆鹏找了一个人护送白灵去根据地,而当白灵看见这个人之后,他们都惊呆了,因为他就是兆海,昔日的恋人变成了嫂子,这样的刺激谁能受得了?

从此兆海恨上了兆鹏,或许是心底的恨让他不想再去爱,或许是老天这样的安排让他自暴自弃,兆海把那份寂寥埋葬在心底,从此不在提起,独自走上了不归的路。

兆鹏和兆海这两兄弟,从此不在相见,原来相交的两根线也变得平行,他们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事实无法改变,可路要怎么走下去呢。

兆鹏和兆海这两兄弟,从此不在相见,原来相交的两根线也变得平行,他们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事实无法改变,可路要怎么走下去呢。

最后,兆鹏在办完了自己的事情之后,就失踪了,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或许是死了,或许是找个地方藏了起来,谁也不知道。

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兆鹏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我宁愿相信他死得其所,也不想看见他为了某些事情而躲起来了。

可是他最牵挂的,还是他尚未出生的孩子和白灵吧。

好在有党给了他们信仰。

第六个是小娥

这是在整部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比较奇幻色彩的人物,小娥开始是被一个地主当成小妾养在院子里,而后黑娃来到地主家熬活事,禁不住小娥的勾引与小娥发生了关系,被地主发现后黑娃跑了,地主也休掉了小娥。

后来黑娃凭借着自己的记忆,来到小娥的家里,带上小娥回到了白鹿原上,由于小娥来历不明,白嘉轩不准小娥进入祠堂,可当后来打听清楚小娥的身份后,又执意驱逐小娥,白嘉轩和黑娃的父亲鹿三都把小娥当成了祸害。

最后黑娃把小娥带到村边的窑洞,两人在里面生活。

直到黑娃当兵走后,小娥便独自生活,这时,鹿子霖的来到给小娥平静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鹿子霖看上了小娥的姿色,威胁着小娥和鹿子霖发生关系,其实鹿子霖的最终目的,是让小娥去败坏白家。

在鹿子霖玩够了宜桦,便怂恿小娥去勾引白孝文,这个当初单纯懵懂的少年禁不住小娥的诱惑,小娥没费多大力气,孝文就上道儿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两人的丑事被发现后,遭受了白嘉轩的惩罚,并且他将孝文逐出家族,任其自生自灭。从此小娥就与孝文过上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当白孝文把自家财产变卖干净后,出去要饭的时候被鹿三发现,就告诉白孝文去吃舍饭。

当晚,小娥死在的鹿三的刀下。可人虽然死了,魂魄却还在。

小娥的鬼魂在白鹿原上操纵了一场瘟疫,让大家死伤惨遭,小娥还附了鹿三的身,通过鹿三的嘴告诉白鹿原的乡亲们,要为它修建庙宇,昼夜供奉,否则就让白鹿原变成人间地狱,永不安宁。

当时族人们怕的不像样子,集体来到白家请求白嘉轩组织修庙,而幸亏白嘉轩没有听从小娥的说法,他修建了镇妖塔压在小娥生前的窑洞上,自此小娥的鬼魂再也没有出现过。可后遗症就是鹿三变得有些痴呆。

这个奇女子的一生就此终结了,可我们细想想,小娥又有什么错呢,错就错在他勾引了黑娃,从此走上了不归路?可她原来那样在地主家当小妾,每天遭受正房欺辱,又有什么出头的日子可言吗?

勾引黑娃只是通过自己的方式罢了,难道去追寻自己的幸福,也应该被判为错吗?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思考方式去解决从前的事情,那样是对历史的不负责。

第七个是朱先生

朱先生是全书中令人尊敬的一个人,我觉得或者是才智过人,一眼十年,或许是有如神助,朱先生在白鹿原上的声望无人可及,他一直在扮演一个智者的形象。

朱先生和族长白嘉轩还有点那么点亲戚关系,在动荡的社会中,白嘉轩遇到事情的时候没少找到朱先生帮忙,而所有的大事小情朱先生都能给出最准确的答复。

朱先生是个医生,也是个文人,就现在来看,朱先生一手治病,一手救心,确实值得令大家尊敬。他的民族责任感在白鹿原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说这是一位好人,当真一点也不过分。

有一段时期,白家和鹿家产生了一点小矛盾,正巧白家和鹿家的儿子们也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了,白鹿原两个遇事牵头的家族发生矛盾是不应该的,这样就不利于整个族群的发展壮大,只有和睦相处,才能长久保持和谐稳定。

朱先生老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两家,让两家都与自己保持亲家关系,以此来维持族群中的和谐稳定。这正是朱先生的智慧表现所在。

朱先生严于律己,每清早读书,白天习字看病,由于他始终受人尊敬,倒也过得还算不错。后来一队军队要入关,受团长的委托,朱先生只身前往,凭借口舌之利,劝退了军队,可由于朱先生长期处于被神化的状态,所以此事并没有在乡亲们中间造成反响,大家都以为,朱先生是无所不能的。

后来鹿家儿子兆鹏出事被抓,鹿子霖找到朱先生想办法,尽管他们兆鹏和朱先生的女儿成亲之后并没有履行夫妻之实,可朱先生一直认为兆鹏是他的大女婿,于是二话没说,带上毕生积蓄,领着鹿子霖出发,此事办的也算是成功,兆鹏成功被救出。而朱先生也半分没有邀功的意思,依旧平静的过生活。

随着社会逐渐的动荡不安,朱先生越来越觉得不想卷入其中,于是向县长请命,又自己牵头编撰县志,朱先生召集了八位读书的老先生,开始窝在白鹿书院,专心编撰县志,就这样过了很久的一段时间,当县志编撰完成的时候,滋水县县长早已换了一任又一任,最后朱先生找到县长请求拨款印制的时候,县长却不拿此事当回事,让朱先生寒了心。

印书的先生听说此事,觉得朱先生一片苦心不能白费,便免费为他印了十本县志,朱先生将其中八本分给了当初编撰县志的八位老先生,便回到了白鹿书院,而这时他已经知晓,自己时日无多了。

随后不久,朱先生便安详的去世了,他立下遗嘱,一切丧事从简,甚至吊唁的宾客都没能进到厅内瞻仰他的遗体。

朱先生死后,人们回望他生前的事迹,竟没有一件是错的,也没有一件对大家造成不利影响,他的一生光明磊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他自己最大的荣耀。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的年轻人们来了,他们挖开朱先生的墓穴,于是找到了朱先生此生最大的智慧有两段话,第一段: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第二段:折腾之日到此为止。

年轻人和围观的村民们都惊呆了,他们万万想不到朱先生竟然连死后的事情都做好了预测。

正如白嘉轩所说的那句: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这样好的朱先生了。

我想说的一些话

白鹿原这本书看到最后才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或许并不是这段社会动荡的日子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这只是一个大的背景,在整个背景之下,人们的社会活动究竟是怎样进行的,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给我们的东西。

一个白鹿原,或许代表了千千万万个中国普通的劳苦百姓,我们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站在云端之间的上帝,看着地上的子民们风风火火,最后到头来也而不过是一场空,可正是这样在我们看来可笑的世间事,却构成了这个社会的主体。

白嘉轩或许是固执的,可是就是因为这样的固执和单纯,才让他在整个的社会变迁中走到了最后,鹿子霖或许是可笑的,他一生的机关算尽,却也没能给自己一个完美的结局。这两个人代表了现在整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有些人在勾心斗角,有些人在勤勤恳恳,有些人把自己的生活过程了别人眼中的喜怒哀乐,可最终怎样也逃不过结局。

而那些智慧的人却犹如朱先生一样,只是安安静静的看着你们玩闹。

小说里的世界是虚构的,可是这些虚构正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我们看到的那些酸甜苦辣正是作者想让我们看见的。对吗。

所以有些人看小说只是看了个热闹,而有些人看小说却能看出门道来。

《白鹿原》带给我们的,正是对生活应该多一些怎样的思考,才能在暗流涌动的社会保持住自己的初心不被蒙蔽吧。

感谢您的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