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中,在上海举行的TechCrunch大会上看到了云马C1助力自行车,现场试骑了五分钟绕场一圈后,不用九牛二虎,仅需轻轻一踏就能“嗖”的一下发射,整体骑行舒适。于是,回来后没多想直接下单买了一辆,骑行至今也有700公里了,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云马C1开箱照云马C1基本信息:
云马智行车C1重量(含电池)16kg,相当于3瓶4升的农夫山泉,相对其他某些上80公斤的电动车来说,简直是轻巧的不要不要的!云马C1额度载重120kg,像我这种只有55公斤的男生应该可以算上两个诶~
夜骑云马C1去摄影骑行方面,最高车速25km/h,助力里程55km/h,电机规格为36V、180W,电池容量5.1AH,电池充电时间为3小时。就如宣传语一样:花更少的力量,让你骑更远的距离。相比传统自行车,云马智行车C1加入了YunBike自主电机(传动转化效率高达86%以上,集成在后轮)、电池模块,可实现电动助力,共分为5档调节,尤其适合爬坡、逆风出行。车辆内置了3轴加速度传感器,3轴陀螺仪,遇到坡度的时候,智能系统会自动动力补给需求,上坡轻松,而无需费力骑行。
值得一提的是,电池模块采用的是多节三星18650毫安时电池,单独拆下可充电移动电源使用。并可根据被充电的设备,自动调节输出电量,自带USB输出,兼容各种数码产品。
云马智行车C1同样支持连接手机,通过App实现车辆管理,监测车况,还支持里程记录并积累积分,未来会加入历程兑换服务,通过骑行旅程可兑换C1配件。
云马C1实际体验:
接下来说说骑行情况,如果作为通勤工具的话,从速度、舒适、续航三个方面来考虑。
速度方面:
坐标魔都,日常穿梭在城市间,从我住所到在张江的Stories孵化器大概有30公里左右。
纯公共交通出行的话,那得步行20分钟+地铁(包含地铁换线)90分钟+步行5分钟,共计115分钟左右,也就是两小时不到。
纯云马C1出行的话,时速保持在20~25公里/小时左右,包括红灯、轮渡过江等,实测从最初的不熟悉路的三小时,已经至目前可以两小时左右。
在其加速度优化方面,5档速度的云马C1,面对不是很拥堵的情况,最快可以保持在28公里/小时左右,但日常通勤基本上很难保持这个速度。
云马C1 30公里骑行统计图如果说人类在不断更新代步工具就是为了赶时间的话,那么云马C1目前在我的实际体验当中可以算是凑合,至少能达到60分。
舒适方面:
舒适度方面,云马C1相对复古的165mm曲柄长度车把手、可以调节座位前后和高度的车座、以及WellGo的脚踏板,能帅气优雅的在风中飞驰,同时,云马C1自带加速度感应器,当脚踩踏板一圈不到,云马C1就会根据所设置的档位进行自然的加速,因此在红灯后的云马C1是赢在起跑线的,想想就很帅气。
夜灯下的云马C1很漂亮除了云马C1本身骑行就很舒适以外,面对各种路面来看,相对而言还是表现出色的,由于轮胎属于510mm外径的20*1-1/8"小轮胎,在平面上就算不启用电机也能保持在12公里/小时。如果遇到上坡,相对于自行车来说,云马C1会自行计算角度并在踩踏力度不变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原有速度。可以说,唯一不足的是,云马C1并没有座位避震,所以在遇到坑坑洼洼的地面时似乎只能站起来猛骑飞驰过去。
续航方面:
目前,在使用700多公里之后,电池状态是全程第五档电机加速,30公里骑行差不多电量耗尽。相对于骑车并没有那么远距离的小伙伴来说是绝对够用的,我目前每次骑行差不多7、8公里,来回20公里不到也是绰绰有余。如果你觉得你只需要闲逛的话,那么这个助力可以使用大概四五十公里。
云马C1已经骑行760多公里啦吐槽部分
- 车子可能太漂亮,被撬锁一次,报案后车子找回来
- App基本上做的不是很好用,我还是用了其他骑行应用
- 魔都有条黄浦江,没有找到合适的骑行导航App
- 魔都很多地方不能骑自行车,简直是悲剧
最后,云马到底是不是值得拥有?
这个问题很难说,毕竟出行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摩拜单车、OFO共享单车能解决一两公里的问题,稍微比助力自行车速度更快一点的还有电动自行车。我是觉得,云马C1是在平衡省力、速度、健康三者之间的平衡,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考虑,或许可以试试,况且价格远远不如一台iPhone,但绝对可以比iPhone还拉风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