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它真配得上豆瓣电影top4?为什么我觉得《阿甘正传》不够好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阿甘正传》是很多人爱上电影看的启蒙之作,

只要一说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得到的是什么。

大家广为传颂这句话,我刚开始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曾经从网络上摘抄过这句话。

后来看了《阿甘正传》,还是对这句话觉得有些懵懂,

为什么生活已经像是一盒巧克力了,还不知道下一秒得到的是什么?

下一秒得到的难道不是另一颗巧克力么?

这个美式梦幻谚语真是比较难以消化,用汉语来说四个字就可以了:

世事难料。

如果想要更具有哲学意味一点就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image

豆瓣电影Top250中排名第四,第一是《肖申克的救赎》,

第二部是《霸王别姬》,第三部是《这个杀手不太冷》。

豆瓣上将近100W人给出9.4的高分,

《阿甘正传》仅排名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之后。

image

这是一部标准的“美国梦”式电影,

也就是说是讲述一种比较明确的人生意义,还有生活的价值观。

无论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阿甘正传》,

你看完以后都会难免感到一种好像领悟了什么,

好像按照电影里的主人公那样做,

或者像他们那样聪明有聪明的做法,不聪明就慢慢过生活也能过得不错。

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夸赞这部电影,

都是不可否认这都是一部带有明显“美国式价值观”的电影。

image

【阿甘在现实中是什么样的人】

阿甘在电影中的设定是一个智商比较低下的普通人,

但是却能够记得妈妈那十分具有诗意的一句话: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拿到的是什么。

这是电影对像阿甘那样的智商比较低下的群体的一种美好幻想,

大多数像阿甘一样的人根本说不出这样精辟的话。

就像去年在朋友圈疯传的自闭症儿童画的梵高的画,

大家四处传播,心里可能以为自闭症儿童也许都能有异于常人的天赋,

但是真实的生活是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都不能够自理,

而且“儿童画廊”也不都是儿童创作的画,

而是有很多的大人画的,只不过他们也还是有自闭症,只是以儿童画廊作为噱头。

image

【阿甘在宣传什么样的精神?】

吃苦精神

这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从小教导的一个美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句话从小大人都在教我们,但是很多事情长大以后我们才明白不止是那样。

例如你选择了一个设计师的职业,不是说每天的看教程,好学的请问,

每天的熬夜加班学习,这样你就能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设计师了。

这的确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附加条件之一,但是直到脱离父母和学校很多年之后,

我才明白,吃苦只是你达到目标的一个副产品。

你知道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每天要付出多少努力。

而不是,自己觉得只要比别人都努力,这样就一定能比别人更好。

最近看杨德昌的《一一》感触比较深,

为什么我们长大,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碌,我们却不开心?

因为我们都在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所以能吃苦,能坚持是一方面,能够遇到自己真正喜欢适合的事情,或者人和事,

又是另一方面,运气真的很重要。

image

曾经的同班同学,他们也许根本就没有你努力,

也没有你考上的学校好,也没有你遇到的老师好,更没有你吃过的苦多,

但是只要他们也许某一天碰上一个事情,就可以一下往上走好多步。

而在看《阿甘正传》的时候,

有一种感触,好像只要不停地努力,不停地付出,

“傻人有傻福”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像阿甘一样苦尽甘来一样。

别傻了,不会的。

这部电影告诉不了你这么多,只是在你看电影的时候让你沉浸,

让你觉得吃苦一定会成功。

实际回到生活,你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一天又一天,

你这座金矿还是始终未被发掘。

image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活中比努力来得更重要的是要懂得顺势而为,

这是这部电影“懒得”告诉你的事情,它也不想讲得这么深,

让人看完了迅速像打了鸡血一样就已经达到了目的。

【好莱坞的“速食”电影策略】

好莱坞电影就是能够让你迅速辨别出来这个人是好是坏,

他的立场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优点吸引着你,善良或者是有勇气等等各种各样的优点。

也许他也会有一两个缺点,或者说缺陷,但是完全不会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甚至会因为他的这个缺点,缺陷,而让他的人设更加高大。

而在影片高潮的时候,说出那么一两句特别精辟的话,

例如: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

image

这些电影让你看着一点都不费劲,一部电影看下来,你能迅速地好像明白了什么生命真谛一样,

而且能够快速地拥有正能量,而后几天慢慢泄气,

但是印象中始终是有那么一部电影让你觉得振奋,明明你从来没有被鼓励起来,

但还是觉得那部电影非常地励志。

这也是好莱坞电影“粗糙”的地方,它不会去探索大家心中真正的想什么,

不去关注大家的内心,而只是让观众随着它的主流价值观走,

最后说出那么一两句十分“心灵鸡汤”的话,就能够被传颂很久。

后来慢慢成为爆米花电影,我们看这类电影的时候根本不用费脑子,

看脸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电影而已。

image

但是我觉得电影不是这样的,它应该是融入多种艺术,

有了电影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3年。

我们可以在电影中感受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经历的人生,

或者从电影中对照生活寻找答案,

而不应该简简单单地称为一种解压工具。

更不是像《阿甘正传》一样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之后就不管了,

它应该找出来问题,

找出来为什么“傻人有傻福”,

“傻人”应该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才是《阿甘正传》应该解决的问题,

而不是告诉观众,你傻,只要踏踏实实的干活,坚持下去就对了,

这样一定会收获的。

image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辑:小青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