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猴年,一个受中国家庭热捧的肖像,加上二胎政策的开放,医院里人满为患。
我的小宝宝七个多月了,这天要做B超,我早早地起床,赶在人流车流密集之前奔向医院。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排队之后,我终于做了检查,很快便拿到了B超复查结果。复查结果看起来是好了一点,但是跟网络上的数据比较还是没及格。那一刻,原本喜悦的心情瞬间降到冰点,原本精神抖擞的我忽觉头昏目眩,所有的希望土崩瓦解!我沮丧地徘徊在医院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靠着那仅存的一丝呼吸和体力做完剩余的检查。
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等待之后,我终于见到了医生。这回因为之前一直看的美女医生临时要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换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坐诊。老头扫了一眼B超结果,喷出了一句话“和之前的结果没什么差别啊!平时要小心大出血啊!”我焦急地问“我怎么做才好?”老头没有接我的话,而是命令他的助手赶紧开B超单下次再复查。出了门诊室,我有点恍惚。不仅因为肚子在咕咕地叫,不仅因为平时的美女医生换成了个糟老头,更因为医生的话“和之前的结果没什么差别”,我的生理和心理都在承受着严重的打击。我这可是遵循了医生的指导,怎么就没有好转呢?
除了失望,还是失望,我支撑着自己吃了午饭,解决了生理的饥渴,便回了家,给自己的手机也充充电,妥妥地睡了个充实的下午觉。失望的情绪渐渐平复,我上网搜集准妈妈们的意见,有妈妈说,结果已经不错了。是的,很多时候,给自己打气的,往往是陌生人。这就是互联网的好处。
经过几天的消沉,我开始重振精神,在孕育平台上学习专业产科知识。我认识到,每位医生都有他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因此,能说出“和之前的结果没什么差别”的话的医生,知识也该更新一下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我初查的结果和复查的结果危险系数是不同级别的;我还了解到,网络上传言的“指导意见”对身体和宝宝并没有好处。我还意识到,B超的结果很多时候取决于B超的医生、B超设备,不同的医生,B超结果有可能有误差,也可能导致误诊。
除了通过孕育平台的学习,我还专门针对自己的问题通过QQ咨询了助产医学博士,她的意见让我如释重负。
两周之后,我到医院例行检查,这回是一直帮我检查的美女医生。我把对B超复查结果的疑问告诉她,她看了看数据,一脸轻松地对我说,“这个结果还可以,不用担心,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危险的”。果不其然,不同的医生对数据的感觉不一样,给予病人的指导也不一样。我一脸轻松地走出了门诊,面对面地和医生交流,让我彻底放下了心中悬着的大石。
离开医院,头顶是一片晴空,世界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