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际劳动分工变得普遍,雇佣劳动主要还是集中于工业社会。在第三世界的矿场、种植园和商业化农场当然也存在雇佣劳动,但”
“在当地人的收入中,雇佣劳动所得并非全部,它通常与其他挣钱方式(如个体农业或贸易等)结合在一起。按照戴维·柯茨的估算,在这个新时代,资本对劳动力的追寻造成“世界无产阶级”的人数在过去的30年里翻了一番,达到约30亿人。
资本主义生产扩散的主要载体是跨国公司。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里,跨国公司取得了迅速发展,从1973年的7,000家增加到1993年的26,000家。1985年之后,跨国公司对于海外业务的投资迅速增长。虽然大部分投资进入了其他工业社会,但在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飞速增长。
最能说明这一过程的例子就是墨西哥被称为“边境加工厂”的制造业工厂的发展。这一业务始于1965年,当时墨西哥允许在距离美国边境10英里的范围内设立工厂,这些工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免税,条件是制成品必须出口。1993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消除了剩余的贸易壁垒,这些工厂随后加快了发展。美国、欧洲,最终连日本的资本都加入进来,利用墨西哥廉价的劳动力,沿着美墨边境线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制造厂和装配厂,主要从事车辆、电子和纺织行业。每天经理们从自己位于美国的家中开车去上班,而没有汽车的工人们则从棚户区由大巴车送去工厂
劳动力在当地很廉价,不仅因为劳动力供应很充足,而且因为劳动力缺乏组织和管制。试图建立独立的工会组织的尝试遭到了雇主和政府的联合打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了工人的权利以及对工会的保护,但这部分内容并没有得到执行。美国的工会为减少来自墨西哥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尝试将墨西哥工人组织起来,并援引《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劳动力条款作为依据,但并不成功。有关医疗、安全和环境等的规章制度并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力。墨西哥政府显然是视而不见,因为“边境加工厂”对于墨西哥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