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般若正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大智慧。波罗蜜,到彼岸。心,心要、心法。经,经典。
般若正见止观解脱
心经的宗旨
《般若经》600卷
大智慧的作用,一是通达宇宙人生真相的能力;二是帮助我们解除生命中的迷惑和烦恼。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无穷无尽的烦恼
三种般若智慧
文字般若,三藏十二部
观照般若,认识真相、形成正见;修行方法、戒定慧、六度,从正见的知识到正见的能力
实相般若,通达空性,无分别智、无分别慧
般若是佛的母亲,成佛的
明是一种慧
我们分别必定伴随着执著,所以我们烦恼痛苦。
度,摆脱;此岸,烦恼、迷惑、痛苦;彼岸,涅槃、菩提、自在。
此岸和彼岸都在我们的内心!当下即彼岸,通过什么?般若!
从迷惑走向解脱
我是谁?从何而来,到何而去?如何人生幸福?
大乘佛法
发菩提心,无上菩提,佛的果位,至高追求
帮助一切众生解脱
声闻菩提
缘觉菩提
无上菩提,成就智慧、成就慈悲
波罗蜜有六种,六度的核心是般若波罗蜜
五度为盲,般若为导!离开般若,只是善行!
福德、智慧,才是圆满!
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
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
因为观所以才能成就自在,自在是无上的佛果!
佛是得大自在的人
佛是证得空性的人
无所得、无所住、无相是实相般若特征,无所得的智慧
二元对立,不得自在、不得自由
观修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观自在菩萨,从文字,到观照,到实相……
用般若的智慧去观照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内观的能力,观照的能力
每一个人生命体都是由五蕴组成,色、受、想、行、识,分为物质和精神
我们生命现象的本质是空性
五蕴的自性存在是一种因缘的假相
空性是五蕴的本质
我们错误的观念来自于两种执著,即我执和法执
所有的烦恼都是建立在我执和法执的基础上
执著,烦恼,造业,轮回,痛苦
证得空性,解脱烦恼,寂静涅槃
解脱自在
学习心经,学习般若
般若法门是开智慧的法门
舍利子是伟陀的大弟子,主智慧
色分显色和形色
色当下就是空
一切的存在都是缘起的存在,是无自性的
身体、桌子,因缘合和,没有自性,没有固定不变的特性
桌子的名称和桌子的事实没有必然的联系,假名安立
我的标签与桌子的存在也是因缘假相
中论
桌子不是一,也不是多,是一大堆条件组成的,是因缘假相
没有一,也没有多
值不值钱,好与不好,迷惑的设定
凡夫相信自己认为的是真,于是产生了许多的烦恼
所有事物,一是事实存在,二是认识影像
空,无自性,用于解释我们错误的设定和执著
晚上绳子与蛇
我们对桌子的名称、实物、价值、好恶的执著,用缘起,无自性来观照,我们原来内心自我设定,将会被改变,将会被消除,烦恼和痛苦也就被消除了
每一个人、事、物,用般若正观去观照
禅观,禅修
桌子不异空,空不异桌子;桌子即是空,空即是桌子。手机、食物、痛苦、快乐,关系,一切如是……
因果不二
清净心、平常心、喜悦心、平等心、慈悲心
心无形无相,无限、无相、无所得,虚空状态、无限空旷
当我们以无所得的心去观照宇宙人生,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一切都是空性的,无自性的,缘起性空!
觉空
合一
我们认为是真实的,不是绝对真实的,而只是一种因缘和合,因果关系的存在
迷惑产生颠倒,般若看到真相
我们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程度,一切都是我们的心,唯心所造的……
五蕴诸法,皆是空性
受,情感、情绪,苦、乐
想,思维、思想
行,意志、行为
识,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是空性、空无自性、了不可得
所谓因缘和合就是由六根、六尘、六识和合
所有的情感离不开心理的、生理的和物质的条件的因缘和合、众缘和合
所谓空就是告诉我们它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特质
我们要学会去观照我们的心,去观照我们的烦恼
每一种烦恼,都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因缘和合,是因缘假相
解析、解码、解释、解构、解脱
了不可得
菩提达摩
二祖跪在雪地断臂求法,我心不安
达摩说把心拿来,我给你安心
二祖开悟心了不可得,心缘起性空,心空无自性
加上我,更迷惑
虚空是无限的无相的无所得的空旷
心有觉知的能力,有觉知的观照力
空性,空相,真如,实相,真相,本质,真谛,真理,
空性超越空有
空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生灭是缘聚缘散,没有生死,只是因缘
《中论》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一切都是因缘假相,生其实就是不生。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各种条件的和合,是不自生的,也不是从他生的,
自不成立,他不成立,你、我、他,是一种相对的状态。没有自,也无他,没有条件,无所谓他。
生灭是因缘假相,生灭自性见,会引发烦恼
垢净,好坏,喜欢与不喜欢;不垢不净
佛国净土,清净庄严;婆娑世界,五浊恶世
,没有自性,没有差别
随缘聚散,一切随缘
四念处
用四种方法观察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四颠倒:因为我们先执著有我,故进一步执著我是常的、乐的、净的,在佛法中称为颠倒想。世间人有四种不正确的知见,称为四颠倒,它们是:常、乐、我、净。
四法: 四念处: 四种念: 四颠倒:
不净--身念处--观身不净--净:执著身心是干净的。
苦 --受念处--观受是苦--乐:执著世间有快乐。
无常--心念处--观心无常--常:执著内心的恒常不变。
无我--法念处--观法无我--我:执著万物有自主自在的心性。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执著常、乐、我、净。
六道轮回
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心经的般若正观 心经的般若正观 心经的般若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