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王安石变法与今天有什么关系?——聊一聊“中国大历史”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尘封已久的历史,与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关系?

或许你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但无法否认的是,我们都是从历史中一步步走来的。

就如你现在40岁,你不能说3岁、5岁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毫无关系,虽然你可能完全记不得自己小时候什么样了。

历史亦如此,即使再遥远,也与今天的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近日,粗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不太厚的一本书,黄老却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全都串起来了。

线条当然比较粗,但由于一脉相承的解读视角和研究方法——技术层面,重点是土地和财政,读起来并没有让人云里雾里,反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或许是源于黄老对明代财政的深入研究,他就是想用这样一把钥匙,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脉络理清楚,把问题和原因搞明白。

这本书并非只有骨头没有肉,宏观的粗线条下,仍然有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比如,历朝历代都将土地划分成无数小块分给农民耕种,黄老甚至注意到了有时因为土地分割得如房间大小、耕牛无从转身这样的细节。

读完这本书,自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而较为系统的认识,尤其是感到,现代中国的很多问题,根源还要从历史中去寻找,否则就不容易看清楚。

就拿王安石变法这个例子来说,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依然存在,现代社会的许多弊病在那里都有影子。

北宋王安石变法非常有名,虽距今将近1000年,但他那句“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今日读来依旧让人切身感受到他变法的勇气和遇到的强大阻力。

仔细看他的变法举措,你会觉得王安石就是从现代穿越回宋朝的,他在1000年前就企图通过金融管制的方法治理国家!

而这些理念是到了近现代才逐渐发展成熟并实现的,1000年前的中国古人能有这样的思想,着实令人惊叹。

新法的主要内容是“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募役法”等。

“青苗法”即政府在栽种时节将种子贷给农民,待秋收后偿还时附加一定利息,这和今天银行的商业贷款如出一辙。

“市易法”是指政府仓库里囤积的货物不能生利,就将其贷款给商人,结账时连本带息归还。“市易法”本质上就是国家和商人做生意,以此来增加收入,这不就是今天的国企吗?

“均输法”、“募役法”等,其本质上都是将税收金融化,在传统农业社会实现金融经济。

不可否认新法最终失败了,其引起的党争直到北宋灭亡。而失败的原因,尤其值得今天借鉴。

新法失败的首要原因,就在于观念和措施过于超前,当时并没有实施的客观条件。

比如“青苗法”,按现在的观念,借贷双方应该完全自愿,在法制保障下进行,但各级官吏为了完成指标和多报政绩,不管愿不愿意,即强行摊派、任意加息,反而增加了农民负担,搞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而且,贷款的申请、调查、担保、抵押、批准以及到期不能还款如何处置等,本来都应有配套民法来保障,却那时却只能由各级官吏随意处置,失败是必然的。其他各法基本上情况也差不多。

说到底,就是当时并不存在与新法相配套的法制保障和信用体系!!!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商业文明之上的,越是先进文明的国家,商业越发达、法制越健全、信用体系越完善。

这也是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近40年的改革开放走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

而这条路,如果我们能早走若干年,是不是就不会用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史?

或许正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使得后来的统治者再也不敢尝试商业化这条路,而是紧紧的将全体中国人都绑在农业和土地上,将商业、科技的发展都死死的禁锢住,将任何有可能向现代商业文明发展的萌芽全部掐死,索性“闭关锁国”,明清社会均是如此。

就像一个孩子学走路时摔了一个大跟斗,以后再也没有了前进的勇气一样。直到解放前,中国社会的组织模式和明朝时并没有本质区别。

立足今天,回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当时的一些弊病,今天依旧存在。

传统社会,中国人一直受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温良恭俭让”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羞于言利,一旦出现经济纠纷,往往选择自我谦让、逆来顺受,很少通过斗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少数时候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时候,也往往是由宗族之间处置,不经过司法机构。

而商业要求超越本地区,到陌生的地方与陌生人进行交易,宗族势力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真伪不分、上下颠倒。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社会一些管用的方法已经过时失效,比如宗族裁决,而新的规则却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弊病就显得尤为突出。

缺乏健全的法制和完善的信用体系,王安石变法不会成功,现代社会发展亦会受到严重损害。

现在,一些政府公职人员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乱伸手,上市公司造假圈钱,企业偷逃税款,老赖横行无忌,不少人借着新兴的P2P、众筹等概念来坑蒙拐骗,老实人吃亏、投机钻营者得利,正当权益难以维护,尤其是司法的低效率、高成本,都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时间走到今天,是站在无数个历史基点之上的。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当年王安石变法的失败都有着相同的原因。

历史不会重演,却会惊人的相似。

今日国家和社会正向着伟大目标,不断改革前进,我们需要以古为鉴,从古人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智慧。

建立更为健全完善的法制及信用体系,是亟待解决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