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句话离不开男人、女权、爱情的姑娘们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图片来自网络
1. 姑娘们迫切需要一名老师,教她学会恋爱

“怎样判断他是否真的爱你”,“他都这样了不分手留着过年”,这些标题都不陌生吧。

扮演着爱情导师的他们,或犀利或温柔,结果都是让你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奉上掌声,给自己的爱情上演一场场作剧。

谈恋爱变得像培训班,老师谆谆教诲,学生点头如捣蒜。让人心生敬意的是这些老师肚子里没多少墨水,没谈过几场恋爱,但却能俨然一本正经地模样

这类文章大都有一个共同女主角,安分守己楚楚可怜,还有一个共同的渣男,消息回复慢,生病了没有及时送药,送你回家坐地铁不打车……各大爆文便群起而诛之,义正言辞地告诉你他根本不爱你。

爱情有千百种模样,你就在这几篇文章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原型,然后对号入座,愤愤不平。

他们最后确实成了你的老师,你浪费时间,荼毒思想,作死男朋友,最后悔不堪言,从中学会这个教训。

其实你看单身的那些姑娘生病了一个人把自己照顾的也很好,消息框也不需要有人陪着畅聊昼夜,尤其是当你男朋友真的忙没时间,你需要理解他,而非质问他“凭什么”。

你真正需要思考的是: 我的爱情已经由这些情感文所控制了吗。

2.谈恋爱的姑娘,眼里没有爱人,只有“你到底爱不爱我”

判断爱不爱的标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花钱。

最经典的公众号爆文:

图片来自网络

读者发现自己就是小仙女,出门脸上集齐日抛、眼影、粉底、定妆、口红,当然不能召唤神龙,只会觉得自己就是行走的人民币。

然后去见男朋友,发现他竟然不愿意为你花钱,你用了那么昂贵的化妆品,就为了陪他吃饭看电影聊天,他不愿意为你买包也就算了,连几百块的口红竟然也不愿意。

结论: 他根本不爱你。

文章末尾再鼓励你,你努力变美,是个好姑娘,错的都是他们。然后甩出一条粉底液链接: 抓住这个机会,从这里买能优惠多少多少。

于是你养活了一批博主,临幸了一堆品牌,作死了男朋友,买的许多东西也束之高阁。但是没人为你负责,那些大V依旧煽动着:你首先要变美,要买买买,才会遇到真爱,那些商家依旧伺机而动,花样营销,榨干女性群体的商业价值。

不知道你是多缺乏安全感,需要根据男人为你花多少钱,来判断他是否爱你。其实想被送口红无可厚非,但是当你用自己换口红的速度,来要求男朋友送口红的频率,这就有意思了。

然后局势开始进化,又有一批博主举着旗帜“化妆品我自己买,你给我爱情就好”,当然其中还是肆意夸大女生对化妆品的需求,挡箭牌就是“这一切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爱情”。

你别天真的以为这就结束了,你以为自己能给她们想要的爱情吗?这就回到了话题一,她们眼中的爱情,可都是导师们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模样,比如:

图片来自网络

韩剧男主角应该还是可以办到的。

3.好看的姑娘都自带花钱属性
图片来自网络

类似的话你绝对不陌生,不只是打广告的公众号,微博上的美妆网红们也纷纷转起,而且无力反驳是不是。

印象深刻的一段话,国外的女权:这工作凭什么我不能做,国内的女权: 这工作凭什么我做。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微博,在一个节目上,林更新问主持人一支口红多少钱,主持人说两三百块钱,然后林更新反问“那为什么要说女人败家呢”。

这条微博下评论全是“真是个耿直boy”,“这才是好男人的模样”,“要嫁给这样的人”云云。

嗯,请祈祷林更新的人和钱有一天能跟你扯上关系。

如果你是小富婆,请忽略我下面的疯言疯语。

看文章的,刷微博的大部分人都是中低层,或许你已经忘了前段时间的爆文“超前花费多少万买来的教训”,也忘了你曾经点过赞的“二十出头的女生怎样真正的投资自己”。

没关系,一篇文章就能改变你这才不合常理,很多女生买东西不是因为需要,而是它正在打折,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浪费钱,不是提升自己。

借用知乎上@王大可同学的话:

所有的这些爆款文案,总结下来就是这些特点

1.以女性为目标读者

2.教唆你放纵自己的欲望

3.只谈权利,不谈责任

4.只谈情绪,不谈是非

综上所述,下辈子做个女人吧,你会觉得所有的作者都在为你服务,包括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