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浒传里的蝴蝶效应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水浒传里的蝴蝶效应

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在美国中部引起一场龙卷风,所谓蝴蝶效应的通俗解释大概就是这样。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面充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蝴蝶效应。

我们常说,能遇到一个意气相投的知己已属不易,《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能聚到一起,更是难上加难。这还要从头说起,《水浒传》里的蝴蝶效应从第一回里就有了。那时候是宋仁宗时期,东京城内瘟疫盛行,仁宗虽说不是什么明君,但对这样的瘟疫还是不能视而不见的?于是他下令免税修庙,情况反倒更严重了。就派洪太尉去请张天师来祈禳瘟疫。这洪太尉办事能力不强,好奇心倒是不小,在道观里到处看来看去,单单对伏魔之殿心血来潮,几百年都没打开过的大殿就被洪太尉乱凿了一通,一道黑气便化作几十道金光散去了。这些金光就是水壶英雄的化身,被洪太尉这么任性地一开,蝴蝶效应使然,引发的是一场未知的风暴。

《水浒传》中第一个好汉脱离稳定生活,到最后上了梁山的,也是蝴蝶效应的表现。这第一个出场的,不是宋江,晁盖这样的头领人物,也不是关胜,林冲这样的大将。而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人物——史进。在洪太尉任性的蝴蝶效应之后,史进就出场了。史进原本是个史家村的庄主,放到现在也算是村里的富户了,日子过的好不快活,和县衙官员也都处的很好。史家村旁边的少华山上,有三个头领朱武,陈达,杨春聚集着一帮人打家劫舍。当时还身为良民的史进与他们本是互相看不顺眼的,结果打了几次后,不打不相识,倒是以兄弟相称了。八月十五来了,史进就派庄客王四去给这三个头领送书叫他们来一起喝一杯,这王四去了,被留住多喝了几杯,结果回去的路上就醉倒了。这一醉倒不要紧,怀里的回书却被人拿了去,报了县令。结果四个人在这儿正赏月呢,县尉就带人来了。好你个史进,平时明面上顺着和贼人势不两立,现在倒好,暗地里早勾结起来了。史进没办法,只得杀了出去,一把火烧了庄院,自寻出路去了。这件事从头到尾关键在哪里?关键就在庄客王四喝醉了这件事上,要是他不喝醉,也就不会被人偷走回信,县令也不会发现什么,史进还是好好的做他的庄主。我不知道史进后来有没有后悔,明明放着好好的小地主式的生活,却因为手下人多喝了几杯,就只能浪迹天涯了。也由此可见要会用人是有多么重要,王四这一醉,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他把梁山好汉走上不归路的大门,给打开了。

第二个出场的重量人物就很有名了,花和尚鲁智深。当然,那个时候他还不是和尚。史进出走之后,走了一个多月,来到了渭州,当时鲁智深在这里当个小官。好汉相见,不免要喝一杯,喝酒的时候,旁边老有人哭哭啼啼的,搅得他都不能好好喝酒了。这鲁智深是个性急的人,叫过店小二来问了,原来是父女两个受了镇关西欺负。英雄们当然要打抱不平,第二天送走了这一对父女之后,鲁智深就去找郑屠的麻烦了。按说人都走了,也就没什么事儿了,就算了。可鲁智深却不这么想,他找到正在卖肉的郑屠,羞辱了一番之后,三拳就打死了。鲁智深知道呆不下去了,连夜就逃走了。这其中的原因要点在哪里呢?喝酒。喝酒的时候鲁智深忍不了隔壁的哭声,当时史进,还有个好汉李进也在场。他们两人都什么也没说,就鲁智深受不了。也由此引出后面路见不平,打死镇关西的事儿了。往更深层说,要是王四没有喝醉,史进也就不会出走,也就不会碰到鲁智深,就更谈不上喝酒了,鲁智深也就不会打死镇关西,大家还是各自过自己好的生活,相安无事。可见王四这一醉,蝴蝶效应波及之广泛。

这只是两个典型的人物,在其他人物身上这种蝴蝶效应的表现更是数不胜数。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最后落得雪夜被逼上梁山的境地,说到底是因为林冲和妻子去岳庙里还愿时,被高太尉的养子高衙内看了一眼。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无法忘掉你容颜。可惜你高衙内看的是人家的妻子,你权力再大也得讲个纲常礼法啊。可惜高衙内不管这个,一步步把林冲迫害,只为了得到他的妻子。高衙内看的这一眼,不知道引发了多大的蝴蝶效应。武松的境遇也有些类似,他在景阳冈打虎之后,大出名气。于是阳谷县县令让他做了个都头,他也回到家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本来是很稳定的生活。在一次潘金莲收帘子的时候,失手将叉杆掉了下去砸到了西门庆,这一砸砸出了“姻缘”。二人勾结到一起后,又害死了武大郎,武松回来知道了,把那一帮人都斩尽杀绝,最后被刺配。潘金莲这一失手,又把一个好汉送上了不归路。梁山泊主宋江本是郓城县的一个小吏,勤勤恳恳,与人为善,怎么看也不像是会落草的人。宋江看阎婆死了丈夫,和女儿两个孤苦无依,就帮他们料理了后事,阎婆想有个依靠,便将女儿许给了宋江。宋江本来不同意,可能后来实在听媒婆说的烦了,就勉强同意了。结果后来宋江与梁山泊晁盖等人有来往,被这阎婆惜发现要挟宋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她。也只得出走,最后上梁山泊,掀起了轩然大波。细细想来,这一切却是因为他的善心大发,帮助了阎婆,当然帮助人其实是没有什么错的。那就只能怪罪于他没来应付好媒婆的口舌,匆匆就答应了这门亲事。他这么一答应,引起的是后来梁山泊的血雨腥风。

这些还只是个别人物身上的蝴蝶效应,他们脱离稳定的生活,最后走上上山落草的道路大多都源于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梁山泊后来的几次大的战斗,闹江州了,三打祝家庄了,还有打曾头市,更是典型的蝴蝶效应。

先说闹江州吧,宋江后来被刺配到了江州。但是宋江实在是名气太大,到了江州后,虽是个犯人,处处受人照顾,戴宗当时正好也在江州为官。生活过的不错,宋江却难以安定,一天闲的无聊想找人喝酒,恰好大家都有事,宋江就一个人在浔阳江楼上独酌起来,喝到兴头上,一高兴,就在酒楼墙上题了一首反诗,题完便回去睡觉了,早忘了这回事。结果就有更无聊的人黄文炳发现了这首诗,认定它是一首反诗,想通过这首诗来让自己升官。于是黄文炳就报告了知府,宋江就被抓了,这一抓可不得了。宋江江湖上的兄弟们可都急了,晁盖带着几乎梁山泊全班人马来江州截法场,江州本地还有张横张顺,李俊李逵等十几个好汉兄弟,这几乎就是梁山泊三分之一的头领了,一伙人大闹了江州一番,城里到处砍杀放火,黄文炳全家老小没一个活着的,这一次可算是把梁山泊和朝廷的第一笔恩怨结下了。前前后后有二十九个好汉在这件事后跟着一起上了梁山,并不是他们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他们没有办法。犯下这么大的罪,被抓回去也过不了了。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有自己的稳定生活的,为了宋江一个小小的错误,从此就走上了上山落草的道路。而宋江犯错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很简单,喝多了。这么说来,就因为宋江喝多了,让二十多个人再也不能过稳定的生活,城中不知多少人因此被误杀伤了性命,不能不说是一场宋江引起的蝴蝶效应。

三打祝家庄就更有意思了,祝家庄本来是老实本分的,虽然它和梁山泊互相看不顺眼,但是一直缺少那么一根导火线。导火线很快就来了,杨雄和石秀,时迁要来投梁山泊,难免要经过祝家庄。天色晚了,便在祝家庄找个地方想要住一晚,结果店里只有酒饭,却没有肉。这时迁是个飞檐走壁,偷鸡摸狗之人,去解手时顺手就偷了人家店里报晓的鸡,煮来吃了。被店小二发现,争执起来,这边三人就说,我们是打算去投梁山泊的好汉,这鸡吃了赔你就是了,祝家庄人也不是好惹的,人家还就是看不惯你梁山泊的人。闹将起来,石秀杨雄打翻了几人,一把火烧了客店,可怜时迁却被捉了去。两人上了梁山泊说了此事,由此便引起了梁山泊三打祝家庄,打了三次才打的下来,也看的出祝家庄不是好惹的。最后祝家庄战败,死的死逃的逃,也有入了伙的。虽说这仗是打赢了,可导火线却着实可笑。因为几个打算投梁山泊却还没有入伙的人嘴馋投了人家一只鸡,就这么个理由,最后引发了一场大战。这倒是让我想起了一战,那个时候奥匈帝国和德国早就看塞尔维亚等国不顺眼了,就是因为斐迪南大公被刺杀,形成蝴蝶效应,才引发的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战。这好歹还是因为杀了人才引起的打祝家庄则是因为时迁偷了一只鸡引起的。时迁这样的人我觉得真是算不上好汉,只是偷鸡摸狗之辈,他算是靠关系上的梁山泊,也怪不得他排在倒数第二了。

偷只鸡能引起一场大战,抢匹马也可以。段景住是唯一一个排在时迁后面的人,因为时迁好歹还有认识的人,段景住可没有。他就是觉着梁山泊很厉害,想去投奔,可投奔总不能空着手啊,于是就偷了一匹马来献给梁山泊。可惜这匹马实在太好了,太招摇,于是半路上就被曾头市的人劫去了。这里有一点耐人寻味,那个时候晁盖还没死,宋江还不是山寨之主,可这段景住说马是献给宋公明的。这不是摆明了不看重晁盖吗?宋江也并没有反驳,只是把段景住带上山去了。等晁盖听说马被抢去了,而是那曾头市素来与梁山泊为敌,大怒,亲自带兵下山去了。这应该是宋江上山之后晁盖唯一一次下山,前面有什么需要打仗的都是宋江去的,无形之中却架空了晁盖。可能晁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这次晁盖非要亲自来一次。没想到却中了曾头市的计策,中箭了,最后不治而死。晁盖最后说的一句话是,谁杀了射死我的人,谁就能做梁山泊主。当时晁盖第一位,宋江第二位,晁盖并没有说直接让宋江做梁山泊主,而是要帮他报仇的人做梁山泊主,可见其中深意。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最高领导人死了算是很大的一件事了,很可能这个组织会因此一蹶不振。而晁盖的死还是源于蝴蝶效应,如果没有段景住非要献这匹马,如果没有被抢去,如果宋江没有带他上山,可能就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最高领导人的死是因为一匹被抢去的马,很是令人哀叹。

大部分的好汉都是在征方腊的时候死的,至于他们为什么要征方腊,也是因为很小的一件事。当梁山好汉破大辽回来后,因为高俅童贯等奸臣的谗言,他们驻扎在东京城外,不让进城。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东京城里又开始赏花灯了。燕青和乐和想要悄悄进城去看灯,被李逵听到了,也跟着去了。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很多事情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因他而起的。在城里逛了几圈之后,就听到了别人说朝廷准备征方腊的消息。他们回去告诉了宋江,于是宋江和卢俊义自己请愿去征方腊,这才成行。当然当时他们也不会想到打方腊会死那么多兄弟,毕竟战大辽的时候大家都平安归来了。结果在艰难地大破方腊之后,一百零八个人最后回来的只有二十七人。换句话说,如果当时燕青几人没有一时兴起去城中看灯,也许宋江等人都不会知道朝廷征方腊的消息,就算知道了,那个时候朝廷也已经派兵去了。这小小的一时兴起,熟不知葬送了兄弟性命。

这么说可能有点牵强,但这也算是个表面原因吧。宋江他们为什么要打方腊呢,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他们在京城呆不下去了。打败了宋朝多年没有战胜的辽国,而且损失极少,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却并没有都给大家一个官做,甚至在奸臣的谗言下都不得进城,换了谁心里都会郁闷,何况是习惯了自由的英雄好汉。宋江表面上不让大家再造反,甚至以死相逼,其实他心里也是郁闷的。所以他在听到朝廷要征方腊的时候大喜,一来他们与其驻扎在城外受气,还不如再出去打仗,二来宋江也想通过征方腊进一步建立功劳,这样兄弟们才能都得到赏赐,有个官做,图个他心中理想的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他却没有想到,皇上就算再圣明,也敌不过奸臣的谗言,何况皇上要是真的圣明的话又怎么会重用奸臣呢?不知道宋江会不会后悔当初的招安,好多兄弟都反对招安但大家看在他的面子上也没有说什么。最后被毒酒赐死,也没有选择反对,还把李逵也一并毒死,就为了名誉,真的值得吗?值得不值得,可能宋江并不会去追究,他所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他代表的是中国传统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可他又是梁山泊的领导,他想要忠孝两全,殊不知自古忠孝难两全,说的直白一点,一个人既是土匪头子又想报效国家,怎么可能呢?这种矛盾注定的了宋江及整个梁山好汉的悲剧。

始于洪太尉的任性而为,终于宋江任性的招安和燕青任性的看灯,蝴蝶效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路走来,不免令人唏嘘感慨,得来的马上又失去了,又何必要白白地走这一遭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