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顾明远:语文独立设科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2025-02-11 来源:图艺博知识网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癸卯学制1904年设语文为中国文字科,至今已120周年,从此学校有了语文教育。语文独立设科对中国教育的普及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语文是交流的工具。语文独立设科前,学堂只有读经,是为了科举考试,没有把语文作为交流的工具。设立语文科后,与读经的性质完全不同,语文才成为交流的工具,同时语言文字也就容易学习了。到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更是语文教育走向普及化的重要途径。

120年来,中国语文学科经过多次变迁,但是语文的根基没有变,汉字的意、形、声结合的基本结构没有变,语文作为交流工具、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职能没有变,以文带教的教学方式没有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学习苏联,把语文科分为语言和文学两门,这并不符合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后来就改过来,把语言和文学合起来,将优秀的文学作品编成教材进行语文教学,这就是中国语文科的特点。

120年来,语文教育也经过多次争论,有工具性与文化性之争,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之争,以阅读为中心与以作文为中心之争,先学拼音与先学识字之争等等。经过争论,近些年我们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语文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的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还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育要把这些作为根本任务。

语文教育上,我是“外行”,再说两点“外行”话。

第一,语文教育要加强阅读。语文学习仅依靠课本内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体会。过去的语文课,语文老师讲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把课文讲“死”了,讲碎片化了,所以学生有时候不爱听。应当让学生加强阅读,自己去体会,可能每个学生有各种不同的体会,大家再通过交流,获得共识。

第二,语文教学需将课文的时代背景讲清楚。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位教师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孩子们在百草园玩得很高兴,但是到了三味书屋之后还是要好好学习的,这就是完全没有理解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了。不久前,我还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科举考试还是培养了不少人才,并不是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样。这也是没有理解鲁迅写作的用意。科举制确实比世袭制进了一大步,造就了不少人才,但也埋没了更多人才,特别是到了晚清时期,更是如此。所以,教师讲课要把课文的时代背景、具体场景讲清楚,让学生去体会、理解。

语文教育关乎是一个人的人生,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有家国情怀、政治素养的时代新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