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了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近两年的
中考语文阅读题的分值一路攀升。阅读题的分值几乎占了整个中考语
文分值的半壁江山。因此,阅读题做得如何、得分高低,不仅影响到
语文成绩而且还影响到整个中考成绩。针对这个变化趋势,在这里给
出几点较实用的应答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
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
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词语品味:
A 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
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
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
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
第 1页,共 8页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
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问题等等
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辍学问题、
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
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
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
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
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
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 “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
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
1、要保留“没有……,可以有……”
2、可以考虑用“大地、高山、海洋”等来替换蓝天。
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
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
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六、语言准确类
1、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
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第 2页,共 8页(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
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
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 ,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
意等
(4)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
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
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